原图:漳浦县赤土乡下坂村通过流转土地300亩,激活了土地能量,让企业与村民“双赢”——激活土地长“金子”
![]() “咔嚓——咔嚓——”9月16日清晨6点,林春金早早开始一天的劳作,他挥动着锄头,在园子里除草;他的妻子陈香,双手持着花园剪,在一旁修剪植物枝叶。 今年58岁的林春金是漳浦县赤土乡下坂村的农民,他所在的下坂村拥有水田1200亩,农地25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荔枝、龙眼等。近年来,许多村民外出务工,为了不让土地荒置,留守的村民干脆在一些土地上种植花卉苗木。由于疏于管理、交通不畅等原因,村里的土地产出有限。之前,林春金一家坚守着3亩多的土地,种种时令粮食和蔬菜,一年勤勤恳恳忙到头,最多时也只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土地四散,零零星星不成规模,村民种作收入甚微,没有积极性,怎么办?”去年初,作为下坂村党支部书记,林正南在和村两委一次碰头会上,颇为认真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林正南认为,以前包干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种作热情,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多了,农村土地广种薄收粗放式经营的现象也多了,土地的经营效益逐渐低下,因此农民积极性也低了,“十多年没有收入的土地,在下坂村占了25%。”林正南很是焦急。 “为村民发展着想,为乡村振兴着想,我们必须激活土地!”改变现状,迫在眉睫,村两委随即行动起来。 在赤土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下坂村先是前往隔壁镇长桥镇考察了一番,两个地方的土质、气候等因素没有大的差异,而且长桥镇在东南花都的辐射带动下,花卉苗木发展得蓬蓬勃勃,不少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 “当时,我们与花卉苗木种植公司探讨了一番,考虑能否将下坂村的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搞一个试验田,让村民们也尝尝‘甜头’。”林正南认为,有必要让有资金、有经验、有技术的公司打包经营,这样农户不仅可以拿到转让的租金,还可以来田间打工,甚至可以入股合作,打开公司和农户“双赢”的局面。 但一些村民宁愿土地收益不高,也不愿意转让土地经营权。这样下去,想种植、养殖的技术能手没有较多的土地可用,一部分土地也将继续闲置荒芜。怎么办? “为了将好事办好,我们先发动村两委率先签下协议,再发动各生产队队长,继而发动村民代表,最后形成了共识。”在村主干的带领下,村两委挨家挨户向村民讲明利弊关系,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30户农户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近300亩集中连片的土地很快腾让了出来。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村两委择优让有资质有实力的福建荣冠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承包,专门从事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 2019年5月,荣冠公司开始平整土地,并着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不久,喷灌管道通了,田间5米宽的道路也四通八达了。 “公司还请30多名农户去管理林木、花卉,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领工资了!”林春金夫妇细细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地一年有800元的转让租金,三亩多地可以领到2500元,4年一签,每4年又按10%上涨租金;最重要的是,让出了土地后,公司没有食言,聘请他们去当“园丁”,男工每天110元,女工每天90元,两人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这在当地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农而言,已是非常可观。 “我们公司将连片土地集约化管理,既保障了耕地的最大利用率,也可以让土里源源不断长出‘金子’来。”荣冠公司工作人员李淑蓉告诉笔者,公司通过科学规划,与村民共建,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潜力,同时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深入开展生态土地整治,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积极寻求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通过创新沟渠生态衬砌技术、打造“生态路面”、实施“生态化土地平整”、增设“生态景观”等创新生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一年多过去了,走进这300亩园林,仿佛置身于一片大观园中:100亩郁郁青青的秋枫在风中飒飒作响;100亩蓝花楹伸展柔枝嫩叶,生机勃勃;还有鹤望兰、散尾葵、夹竹桃、澳洲火焰木、银合欢、红花檵木等等,花枝招展,争奇斗艳,色彩缤纷。 “把地让出去后,公司更好地管理它,产生更大效益,而我们也解放出来,前往城市务工,可以挣到更多的钱,真是一举两得!”回想当初,下坂村已经摘掉“贫困帽”的村民林海阳很是感慨。 ☉洪锦城 李顺杰 文/图 责任编辑/杨奕 徐镜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