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来自十八个国家的四十八名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到长泰文庙参观考察,拜谒先师孔子。 作为长泰文脉的重要载体和地标性建筑之一,作为品读长泰历史、感受当地人文之美的重要场所之一,长泰文庙承载了长泰近千载的情感与记忆。 时值初秋,又逢长泰文庙重建五周年及至圣先师孔子世界公祭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步入长泰文庙,与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一起,过泮池,入棂星门,登杏坛,观大成殿……暂别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并在琅琅诵读声中,感受那股浓郁幽远的书香气息,涤荡心灵。 一脉相承兼收并蓄 “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 长泰文庙始建于宋代(公元113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长泰文化孕育的摇篮。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泰英才辈出,诞生了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科举状元林震和明代两广总督戴燿等彪炳史册的人物。而后因历史原因,文庙历经多次毁坏与重修,至1956年后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消失的是建筑,留下的是情怀。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长泰文脉,实现以文化城、以文兴县,2008年,长泰县委、县政府把重建文庙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于2015年正式建成。为建好文庙,长泰邀请了全国唯一一个专业修缮孔庙的国企——曲阜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的专家为长泰文庙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同时,又尽可能地融入了长泰本地文化元素。 “重建后的长泰文庙,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长泰文庙管理处主任黄志亭介绍道。 新建的长泰文庙坐落于石岗山南麓,占地面积242亩,呈“一轴三片区”的格局。一轴为“中轴”,三片区包括“主入口山水人文景区”“孔子文化广场片区”以及“文庙主体建筑区”。中轴与文昌阁处于同一中轴线,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呈五进制,依山而上,步步登高,规制周详,主要讲述儒家文化, 从认识孔子、礼敬孔子,到拜谒先师;边轴主要讲述长泰文化,包括三公下水操、山重赛大猪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为纪念漳州府唯一的文状元林震所设立的状元书院,高安军抗倭、珪塘点灯、朱一贵起义等浮雕景墙,大唐中古音等人文景观。 细微之处见真章。在孔子文化广场矗立着十二根文化柱,主要展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公、和等儒家思想文化精髓。其中,孝、义、廉三根文化柱,便取材于长泰圣侯公陈耸至孝、岩溪珪塘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公舍生取义、五里亭赵珮却金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当地传颂的历史典故生动阐释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忠义文化、廉洁文化。 “全方位融合与立体化阐释,让长泰文庙成为长泰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黄志亭说。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仿佛先师无时无刻不在督促着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并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启迪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成风化人、立德树人。而这点,在长泰二小六年级1班学生王欣怡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以化人,润物无声。王欣怡是长泰文庙小小志愿服务队成员,一年半的志愿服务讲解中,王欣怡得以深入了解文庙、学习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她感觉到孔子其实并不遥远,仿佛就在身边,“学习上、生活中,总感觉先师无时无刻不在督促着我。所以,我都不敢偷懒,而是追求天天进步。”王欣怡笑着说。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学期开学时,王欣怡所在班级重新分班,使得领书发书的工作无人负责,王欣怡便主动叫上同学去搬运与分发,自律又乐于助人的她很快被推选为班长。在家中,王欣怡也会主动照顾未满一周岁的弟弟,自己有空时,或学书法,或去图书馆看书,两大书柜和三大箱的课外读物即是她热爱学习的最好佐证,而房间内的58张奖状以及今年6月刚获得的“漳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更是对她全方位的肯定。 “小小志愿者服务队的学生来自长泰各小学,通过参与讲解,孩子们得以零距离地接触传统优秀文化,从而在小小心灵种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优良传统品德的种子,起到教育、教化作用。”长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叶小秋说。 五年来,长泰文庙管理处始终秉持“服务为民”的根本宗旨,主动对接,加强服务,努力打造优秀的国学教育实践平台,争取让更多群众在文庙受到教育教化,提升文明修养。除“小小志愿者”讲解服务外,长泰文庙还举办全国楹联征集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同时,长泰文庙一年一度的祭孔仪式和中高考百日誓师仪式,已然成为长泰县传统文化活动盛典,常年举办的传承国学活动、启蒙开笔礼仪式、党员廉洁教育、传统文化研学游、亲子游等活动,也备受人们青睐。据统计,五年来,长泰文庙累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150多场次,逐步形成祭孔季、研学季、讲学季等三大品牌国学活动。 此外,长泰文庙还与长泰县教育局,以及长泰一中、长泰二幼、长泰二小等十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共建,累计有一万多名师生在参与活动和社会教育实践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 “长泰以文庙为载体,以活动为助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更多人的心田。”叶小秋说。 产业相融和合共生 “五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叠加,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今年9月17日,参加省级职工疗休养活动的龙岩市和莆田市一线职工70余人来到长泰文庙参观。从晨间数公里的步行,到通过礼敬先师、鸣钟启智、杏坛闻道、敬献花篮、擂鼓励志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职工们既放松了身心,又得到了锻炼,还实地接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而这场体验之旅,亦是长泰文庙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重建之初至今,长泰文庙的融合发展新路就从未间断过。”黄志亭说。 合作共建,以文促旅。近年来,长泰文庙以打造“闽南国学教育圣地”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文庙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的教育教化功能,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和单位合作共建,拓宽长泰文庙的服务面,推动长泰文庙走出长泰的地域范畴,扩大文庙影响力、知名度。据统计,作为国学教育实践基地,长泰文庙已吸引全市50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学生来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宣传推广,以旅彰文。几年来,长泰文庙融合各方资源,广开宣传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旅游推介会、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等形式,以及中外媒体采访报道,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使得更多人从知道长泰文庙到了解长泰文庙。同时,又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旅游服务之中,通过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从中体验文化魅力,打造体验游、深度游。此外,长泰文庙还积极与各旅行社建立联系,将文庙概况与游览内容推介于各旅行社,有效与长泰乃至全漳州的景点有机串联,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精品路线。据统计,五年来,长泰文庙先后接待境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成为闽南文化旅游新亮点和长泰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新名片。 资源整合,以体兴文。龙津江畔、石岗山南,242亩的长泰文庙中穿插着蜿蜒曲折的休闲慢道,并与石岗山的登山步道、龙津江畔的健身绿道相连,形成一条延绵数公里的健身步道,奔跑或散步其中,沿途既可欣赏江河田园风光,又可聆听传统文化,实现寓教于体。 “文庙依山而建,而石岗山的坡度对我们训练耐力恰到好处,是一处天然的拉练场所。”周边企业消防队伍负责人如是说。 经过多年探索,长泰文庙已被授予“全国孔庙保护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旅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漳州市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漳州市十佳亲子旅游线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传承基地”等称号。“今后,长泰文庙还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发展路径,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黄志亭说。 记者 张志鹏 通讯员 卢桂滨 文/图 责任编辑:王斯锥 林堃 张江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