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红兵为患病大学生捐款 ![]() 许红兵在采摘芙蓉李(资料图片) “今年卖芙蓉李、龙柚的收入,加上农闲时钉模板打工,全家的总收入预计超过10万元。”日前,在长泰县坂里乡石格村,搬进新建三层楼房不久的村民许红兵夫妻憧憬着幸福的日子,高兴地对笔者说:“我家能脱贫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心企业家的帮扶!” 如今,许红兵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每天忙忙碌碌,脸上挂满笑容,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住危房、靠种植龙柚维持全家生活的贫困户。四年前,父亲一场大病,花光家里所有积蓄,面对家境的窘迫,那时的许红兵萎靡不振,干什么都没有劲头。2016年初,他一家被政府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是什么让贫困潦倒、身处困顿的许红兵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2016年,长泰民营企业家响应长泰县委、县政府发出“百企扶百户”精准扶贫的号召,组建了扶贫工作队,党员企业家带头,把生产物资送到村民家门口,把经营模式建立在边远山村,把致富的希望带给贫困户。 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2016年4月,长泰古农农场商会的企业家徐智心走进许红兵的家里,为他讲解各类扶贫政策,分析形势,探讨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为他规划了一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种植芙蓉李。“我能种得来吗?芙蓉李销路好吗?”对徐智心的帮扶计划,许红兵心里没底。“我们家种植的龙柚销路一直不好,再种芙蓉李,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许红兵担心地问。但是古农商会的企业家们不厌其烦地鼓励许红兵。乡党委、乡政府联合古农农场商会给他免费提供了300棵芙蓉李苗。 “他们说会不定期请农业技术人员上门来指导,让我尽管种。”有了产业发展基础,再加上古农商会企业家们的耐心引导,这给许红兵注入了努力生活的“强心针”,开始种植芙蓉李。由于芙蓉李耗肥量高,乡政府工作人员不时送来肥料。许红兵在学习摸索芙蓉李种植时,也不忘打理原先的龙柚园。2016年9月,龙柚开始成熟了,商会的企业家们又上门来。“之前他们了解到龙柚没销路,价格不好,就帮助我拓宽销路。”许红兵回忆道。古农商会用“扶贫+微电影”的方式宣传坂里龙柚,拍了微电影《龙柚熟了》,在朋友圈广泛传播,一夜之间,坂里龙柚成了网红。 龙柚价格上涨了,销量也增加了,企业家们又帮助许红兵卖龙柚,甚至用自己的车帮他往县城市场和客户家里送货。坂里乡龙柚还销往北京、天津、南昌、厦门等地,当年全乡龙柚脱销,许红兵也赚了3万多元,这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有这么多人在帮助我,我自己再不争气,真是无颜面对大家了!” 从此,许红兵更加认真管理龙柚和芙蓉李园,从早忙到晚,他要用勤劳的双手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彻底改变。看着许红兵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样子,古农商会的企业家们又兴奋又欣慰。随着种植管护技术不断地提高,许红兵家的芙蓉李长势喜人。他告诉笔者,芙蓉李的收成周期大约是三年,2019年夏天芙蓉李进入收成期,收入达到2万多元。龙柚品质不断提升,销路越来越宽,价钱也越来越好,龙柚收入也达到3万多元。“此外,我和妻子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增加收入,2019年我家收入达到十几万元。”许红兵自豪地说,“产业稳定了,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我们一家脱掉了‘贫困帽’,感觉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精准扶贫政策让许红兵“脱胎换骨”,脱贫致富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离不开自己的勤奋。今年10月22日,在古农农场商会企业家与坂里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座谈会上,许红兵被评为“脱贫明星”,企业家为他戴上大红花。“那天心里觉得特别暖和,我和帮扶的企业家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许红兵告诉笔者,“我虽然已经脱贫,但是还要努力,相信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 许红兵深知饮水思源,对于大家给予他的关心帮扶,他始终铭记于心、常怀感恩。如今,奔走在小康路上的他也开始帮助年纪大的农户,为他们载鸡蛋到县里售卖,主动为村里有困难的大学生捐款。他说,现在自己有一点能力了,是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郑季华 文 徐智心 图 责任编辑/杨朝华 罗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