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机票,放下行囊,就地过年,“新漳州人”今年春节就别扎堆奔回数百、数千公里外的家了。红墙燕尾,水仙飘香,漳州这座慢节奏的南方小城有着无数人杰地灵的乡村,正在诠释着“此处心安是吾乡”的涵义。或安宁,或静谧,或热忱,或奇趣,漳州的乡村早已做好准备,等着客人大驾光临。 华侨故居:龙海市白水镇金鳌村 ![]() 继鳌堂建筑闽南味浓郁 周志荣 摄 龙海市白水镇金鳌村,是一个有着红色故事的村落。村中最有名的当属“继鳌堂”。 继鳌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主人杨南离自小在白水营亲戚的药店里当学徒,后来跟随亲戚到南洋从事“水批”生意——为华侨接受汇款或代为护送侨眷出国。他自己经营业务,因为讲信义,深得华侨的信任,生意蒸蒸日上。为避东南亚战事,杨南离于1921年回国发展,并在1935年开始动工兴建继鳌堂,1937年完工。 继鳌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大厝格局两横两抻手,青石红砖大埕,开阔光鲜。前落门厅“继鳌堂”三开间,左右护厝由大埕延伸到后落五开间“四知堂”,连结为包围状。两进间通道设门庭隔断,前庭外向开放,后院内敛密闭,呈“同”字形布局。整座大厝是闽南难得的一处古民居,这也体现主人尊崇孙中山“天下大同”观点的理念。细细去逛,还能发现不少寓意深远的对联和匾额。 据传,杨南离一家思想进步,在烽火岁月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曾多次在南洋发动华侨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捐款捐物;家族中有4人为中共地下党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继鳌堂作为中共地下党支部的据点和交通站,从事地下党组织通讯及医疗等工作,负责掩护过路或病伤员同志。 如今,游客可以在继鳌堂看到红砖埕、青石井、斜坡顶等闽南味浓郁的建筑元素,走进这座活化石,聆听它的故事,让心更归平静。 红色村落: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 酷似半岛的山城村心意园 洪锦城 供图 在漳浦、平和、南靖三县交界处,有一个山城村。上世纪30年代初,陶铸、邓子恢先后在这里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点燃“山城烽火”,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以山为名,山城四面青山环绕。一股山泉注入盆地,汇成山城溪,孕育了这一方百姓。这座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山村,有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旧房子墙面斑驳,石头路小草茵茵。谁承想到,当年它也曾为革命流过热血。 1932年初,邓子恢、王占春等率领闽南红军游击队进驻山城,支持群众的抗捐斗争。4月,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山城便成立苏维埃。5月中旬,闽南红军游击队一千多人集中漳浦整编,开到山城整训,同时,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县委机关设在山城。不久,中央红军回师中央苏区,张贞残部从诏安回驻漳浦,山城受“围剿”,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 现在的山城村是一个闲适的村庄。村中环溪而建酷似半岛的心意园是一处休闲庄园,假山庭院引入了山涧清泉,架起了石桥,古朴的装饰风格保留了村游的原汁原味。游客可以到菜地、果园、鱼塘发呆一整天,到饭点了再点几道农家菜尝尝,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海上餐厅: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 ![]() 下西坑村以养殖业为主 朱怡舟 摄 真正好的海鲜不在星级酒店,而在原始淳朴的渔村。不知道去哪里吃海鲜,不妨考虑下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这里有一条“原生态海上餐厅一条街”,自开业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傍晚,落日余晖洒满海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唯美的海景让人放下了心中的忧郁。来到下西坑村,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新鲜的海产品,还可以体验到东山渔家自然纯朴的烹饪风格。 要吃东西,先要坐个船。这个环节让很多游客感到新鲜有趣。来到下西坑村,按照引导来到集中的海上餐厅游客码头,搭乘店家预备好的快艇,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原生态海上餐厅一条街”。与此同时,各海上餐厅还配套免费亲水项目,丰富游玩体验。 在下西坑村,“海”的乡愁文化充分彰显,具有水乡特色的闽南风格民宿客栈群初显雏形,能让游客实现“吃在海上,住在海边”的梦想。 记者 张晗 通讯员 陈政虹 殷琪 责任编辑/陈利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