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修缮的秀才村,呈现崭新姿态。 腊月,在暖暖阳光下,走进漳浦石牛尾村,去探寻这座有故事的古村落。 石牛尾村位于漳浦县中部的旧镇镇后垅村境内,地处旧镇的西北部,距离漳浦县高速入口7公里,村内面积4.8平方公里。村落有巨石如蜗牛,便取名为石牛尾村,又因乌石地区18个自然村在明清时出了81名秀才,石牛尾自然村就占了13名,故得名“秀才村”。2016年,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石牛尾村就榜上有名,荣获“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这是一座宁静和谐的小村庄,坐落在一片浓绿的荔枝林中,前临浯江,背靠延绵山峦,山清水秀,极具灵气。近几年,每当荔枝成熟的时候,这里会举办盛大的荔枝采摘节和古村落穿越跑。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丰收和运动的喜悦氛围。 聚集于此的林姓族人,自古耕读勤勉。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连续出了明嘉靖年间的“探花郎”林士章、云南按察佥事林一新、广西按察使林功懋等。其中,林功懋在广东东莞知县任上,将岭南荔枝引种回家乡,以后繁衍生息,成就了蜚声海内外的“乌石荔枝”。 得益于人才荟萃,石牛尾历史上富甲一方,从现今保留完整的古村落民居就可看出端倪。 清光绪年间,石牛尾村的文武秀才、太学生林文士、林武泽、林文盛三兄弟回到家乡,在家门前的浯江溪将荔枝干装上帆船,经由繁华的旧镇港驶向南洋,然后运回了银元和建筑材料福杉。村中保留的古厝就是三兄弟始建,而又经后代子孙持续完善,竣工于民国初年,总面积约30亩。每座古厝都为“四方接后楼”样式,均以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和后楼组成,是三排平房抱着两丛座各三进的院落建筑。 该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且保存较好,村落布局体现了浓郁的宗族伦理文化。村里建筑类型多样,现存主要有祠堂、民居、宫庙等公共建筑,组成了功能完善的聚落体系。建筑结构则反映了中国传统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典型特点。其中,民居多为单层,以梁架木为主,建筑木构材料为杉木,整体构造重视建筑端部、构件接头、收头处的艺术处理,采用镂空雕刻、彩绘彩画等,手法简洁、朴实,又不失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村内还有多处文物古迹,大部分已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远眺石牛尾村,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如今,经风沐雨的秀才村三座主体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里面住户绝大部分是“秀才派”的后辈。他们秉承先祖遗风,勤俭持家,团结友爱,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努力奋斗。 -洪锦城 文/图 责任编辑/陈利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