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芝山网评

AI“换脸” 风险几何?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2020-10-20 15:45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洪晓琳  洪晓琳
字体:【

  徐骏作(新华社发)

  你“换脸”了吗?你被“换脸”了吗?

  在这个“刷脸”的时代,刷脸支付、刷脸乘梯、刷脸乘公交车、刷脸安检……人脸识别的场景越来越多。目前,“刷脸”支付、认证、办事等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我们还在习惯“刷脸”时代,更颠覆性的“换脸时代”就来了。

  以假乱真AI“换脸”引争议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AI“换脸”应用走红网络。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AI“换脸”技术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没想到我的脸也可以这么好看,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了!”网友“小白”热衷于AI“换脸”应用。他介绍,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就有不少AI“换脸”软件,他曾经玩的一款名叫“ZAO”的软件里,上传自己的照片,通过AI“换脸”功能,让自己“变身”成为热门影视剧中的男女主角,随后还可以将小视频分享到朋友圈。“终于体验了一把跟偶像飙戏的感觉!很有趣,也很时髦!”当然,一些网友在使用“换脸”应用娱乐的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面部信息是否会被非法采集、盗用、滥用?

  网友们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去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AI“换脸”应用确实存在“坑”很多,风险大。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犯罪,使“AI换脸”变成了“AI造假”。

  事关权益AI“换脸”隐患多

  AI技术如果滥用,不仅给个人带来肖像权或钱财的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AI“换脸”,用户的面部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不仅可能让用户“丢脸”,还有可能出现让用户丢钱、丢清白、丢信用等隐患。网友“cat”就表示:AI“换脸”完全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侵犯明星肖像权和影视剧版权。

  值得一提的是肖像权,肖像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格权的案件急速攀升,其中肖像权纠纷尤为显著。据报道,北京互联网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来,集中审理北京市辖区内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案件。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纠纷6284件,其中涉网侵害肖像权纠纷4109件,占比约65.4%。AI“换脸”大大增加了肖像权被侵犯案件的发生,不可掉以轻心。

  多管齐下拧紧“安全阀”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提出,AI“换脸”被纳入肖像权的保护范围。《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徐林标律师介绍,这一规定意味着《民法典》正式施行后,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如果被换脸的人没有同意,而你用了拍摄、绘画、P图、换脸等各种方式处理他人的脸,你就违法了,就算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一样。

  利用新技术,拧紧肖像权保护的“安全阀”也是可行之策。有专家表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快技术升级,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陈铭亮是我市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曾是AI“换脸”应用的忠实用户。但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他认识到AI“换脸”应用的风险,便注销了账号。“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想发挥我的专业技能,开发出‘反换脸’检测软件,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于民,而不是变成隐患。”

  自我保护捍卫合法权益

  如果使用AI“换脸”应用后,肖像权被侵害,网民们该如何维权呢?对此,徐林标律师建议,可联系当地公证处对相应的AI“换脸”应用侵权过程进行全程公证。做好上述证据保全工作后,可寻找侵权主体。之后可以以肖像权受到侵犯为由,发送律师函或者直接起诉。

  在日常生活中,网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呢?对此,徐林标律师建议,上网时首先应充分评估使用平台的可靠性,垃圾广告页面往往存在隐患,要避免随意点击。其次,提供给平台的个人信息要尽量简要,规避重要的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照片。最后,AI“换脸”应用“坑”很多,尽量不要使用。

  此外,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近日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徐林标律师表示,这有利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保障,规范网络行为,营造出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 俞映云

  责任编辑/赖雄伟 陈益雄 郑来珍 美编/郑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