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历史厅观看视频市博物馆供图 ![]() 3D裸眼影院市博物馆供图 3D电影不新奇,但你体验过沉浸式裸眼3D球幕吗?9月29日,漳州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新馆增设文物数字化形式结合创意互动玩法,带给市民全新的感官体验。 “看历史”变成“参与历史” “太神奇了,感觉自己好像就在里面行走。”在市博物馆新馆“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厅,3D裸眼沉浸式影院——《陈元光开漳》让来市博物馆参观的市民直呼“酷炫”。参观者站在外凸的平台上,半圆形屏幕开启后,犹如置身其中,随着镜头转换穿梭在奉命集结、跋山涉水行军、进漳、平叛、屯垦、冶铁、惠商、兴教、建城等开漳故事场景里。这一段历史顿时立体 生动形象了起来。 而另外一个展厅的瓷器烧制互动,则让很多小朋友玩疯了。跟着视频提示,小朋友可以参与瓷器烧制,从和泥、印坯、拉坯、晒坯、施釉、烧窑等环节参与了解瓷器制作全过程,互动感强,趣味性十足。 看似一面镜子,走过去,镜子浮现的是馆藏瓷器;全息屏幕上,根据残缺块还原出了唐代咸通碑经幢的全过程;伸手点击姓氏,相关的族谱图文信息立即浮现……走在博物馆新馆,数字化互动运用随处可见,通过实境模拟、立体展现、VR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参观者从“看历史”变成“参与历史”。 “借助数字化,博物馆的文物在我的眼中活了起来。”市民周静雅说,“以前来博物馆参观,都是看下实物样式,也看得不是很明白,文物的来龙去脉更是不了解,现在通过数字化的演示,还有这种浸入式的体验,让我们对文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传统博物馆,基本都还停留在文字展板和解说员讲解的模式,游客获取展品信息只能通过介绍和图片说明,此外展品表现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展示展品的特点,还原展品背后的历史场 景。”市博物馆讲解员曾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使用智能导览、运用数字化展示、借助沉浸式互动来呈现历史文化特色,“甚至有的还会根据展览的主题打造各类线上互动项目,提升市民观展体验。” “像3D裸眼沉浸式影院和瓷器烧制互动就是一种浸入式的体验,这种结合了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使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曾萍说。据介绍,市博物馆新馆通过采用全息投影、虚拟场景、影像捕捉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漳州窑瓷器、汉字书写互动、非遗民俗展示等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拓展文化馆数字化实体互动体验空间,提高参观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更多用户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如今博物馆数字化互动已成常态化,全国各大博物馆更是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齐上阵,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山西博物院就推出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以“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独特风格,带领观众开启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探索之旅。 “新媒体技术搭建数字场景来激活历史,和参观者产生互动,让历史文物生动起来,不再冷冰冰。”市博物馆陈列部康东鹏说,比如对重要文物进行3D扫描重新建模,让参观者可以通过随意旋转和放大欣赏高度还原的文物,甚至还原文物的前世今生,而通过穿戴智能设备等,则可以进入历史的虚拟世界,感受当时的环境与氛围。 康东鹏说,数字化互动体验不单只增加趣味性和科技感,而是让传统文化与市民产生“粘性”,让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走进市民日常生活,最终达到文化资源的最大化社会共享。“数字化互动体验,多维,立体,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观展感受,不再是以往走马观花的单一参观模式。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科技化的未来,数字化互动体验将成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展示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 ⊙记者 陈晓云 责任编辑/赖雄伟 陈益雄 郑来珍 美编/郑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