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芝山网评

提升网络素养 让孩子不再沉迷电子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2021-01-26 16:44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洪晓琳  洪晓琳
字体:【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求知、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平台。当前,各地的中小学生正陆续进入寒假时间。放假期间,孩子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一些未成年人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依赖不断加深,甚至成瘾。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热门话题。

  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简单割裂开来,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2020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当前利用网络渠道和资源进行学习在未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一些中小学使用网络课程作为课外辅导主要工具,也有一部分作业需要在网络中完成。”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老师刘燕茹表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进一步完善也深受其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在积极探索网络世界的同时也不免会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只有真正掌握了应用网络的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同辈群体,避免成为新时代的“山顶洞人”。因此,立足于社会现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阵地

  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在互联网时代,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最早接触的教育,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和性格塑造。因此,家庭教育是网络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现在家长基本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看到孩子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就没收,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另一种就是放任不管。这两者都不可取。作为陪伴者和监护人,家长对于未成年人能力培养负有重要责任:要清楚孩子的“数字运用轨迹”;和孩子协商约定制定上网时间和规则,为低龄孩子养成良好用网习惯,和高龄孩子保持主动沟通交流,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内容丰富、诱惑过多的特点,强化未成年人保持专注的注意力管理能力培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我们不会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刷抖音,包括家里的电视,只要孩子在家也是从来不开的。”家住同辉家园的施展女士表示,家长在保持良好网络运用习惯方面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网络运用习惯,为子女做好榜样。此外,家长还要虚心向未成年人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打破作为家长的单向管理定势,加强互动互助互学,努力在互联网上实现两代人的共同进步,促进家庭网络素养整体提升。

  家校企多方紧密联动

  网络图片

  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是他们畅游网海的“通行证”,构建并完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家庭、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在现有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刘燕茹老师表示。一般而言,目前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由同学、朋友、家长等渠道来完成,缺少正式教育容易带来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很多隐患。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不一定要专门设置一门新课,完全可以先结合现有课程,在其中设置相关内容来普及网络知识。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要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来践行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目前已有不少网络平台重视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问题,积极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目前腾讯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工作已初步建立一整套实践体系,包含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协助家长管理孩子游戏时长和消费,健康系统进行游戏内系统级的干预和限制。父母可以通过学习,善加利用这些工具,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塑造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为培养其网络素养奠定基础。然而,要想让孩子不迷失在电子世界,不能以为有技术就可以放松管理,只有靠家长去践行适合孩子的教育手段。

  总之,网络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过程,家庭要承担起建立孩子对于网络世界客观、正确的认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网络素养,从而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记者 吴丽燕

  责任编辑/刘贞 罗蓉芳 郑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