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五日,林嫩惠在西埔镇虎山木麻黄树下,讲述六十多年前他跟谷文昌造林植树的故事。 “谷书记啊!我是林业技术员林嫩惠,清明节我又来看您啦!我永远记住您的教导……”4月3日上午,曾经在谷文昌身边工作7年的原东山县林业科(后改林业局)技术员、副局长、老党员林嫩惠,在孙女林瑶霖的陪同下,专程赶到赤山林场红山顶谷文昌陵园,向谷公默哀、鞠躬,表达哀思和怀念。 “每年清明节来到这里,我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1958年“3·12”大植树,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群众造林植树,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情景!”现年85岁的林嫩惠感叹地说。 林嫩惠老家在宁德市福安县,1957年8月底,他21岁时从南平福建林校毕业分配到东山岛,安排在县林业科担任林技员,刚报到的第一天就受到谷文昌的欢迎。谷书记亲切地说:“东山造林缺少技术人才,你来得太及时了。今后你就跟在我身边,造林技术问题可随时向你请教。”谷书记还吩咐林业科安排好林嫩惠的住宿、生活。 林嫩惠介绍,1957年东山县首次从外地引进木麻黄树籽,已在下溪苗圃、湖塘村等地成功培育了大批的木麻黄树苗,却一直苦于不知它适合种植的季节。 1958年2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林业科长吴志成收到省林业部门寄来的一份内部资料,介绍广东省电白县在海边沙滩试种木麻黄成功的经验。喜出望外的吴志成与林嫩惠一起赶到住在县委机关宿舍的谷文昌家中,刚坐下吃晚饭的谷文昌听到这个消息,站起来连声说:“很好、很好!”当晚,他召集人员开会,组成造林学习参观组,第二天由县农工部长勒国富带队,日夜兼程赶到广东省湛江、电白县等地参加造林活动,现场“取经”,并由吴志成带回两捆近100株木麻黄苗试种。 学习借鉴广东的植树经验,人们相信“万木喜逢春”。1958年3月初,中共东山县委向全县军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3月12日,谷文昌带领县直机关干部,扛着锄头,步行4公里到白埕村,和500多名村民一起,在千亩飞沙滩上种下了2万多株木麻黄。13日,又在湖塘村、山口村、梧龙村等地摆开战场。一连四天,东南沿海的茫茫飞沙滩上人山人海,一片沸腾,群众一天干四班,共种下20多万株木麻黄。 春天种下的救命树,寄托着东山人的希望。岂料,3月18日那天北风乍起,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之久的“倒春寒”,刚种下不久的大片树苗几乎都被冻死了。负责白埕村造林技术指导的林嫩惠担心死苗的原因是自己指导不当,低头垂泪向谷文昌汇报了树苗成片枯死的情况,并带谷书记到白埕村赤土庙(地名)的沙滩上,观察成活的9株木麻黄。没料到,谷书记不仅没批评他,而且安慰说:“小林,群众造林劲头很大,树死了大家心里难过,这可以理解。但是,你千万不要失去信心。要继续搞好林业科技工作。别灰心丧气,咱们不是还活了这9株木麻黄吗?能活9株,就能活9000株,9万株,就能绿化全东山!”谷书记的言行激励林嫩惠全身心投入林业科研技术工作,立志扎根东山岛,为造林绿化根治“沙虎”作奉献。 “为什么木麻黄在广东电白县能种成功,东山却不行呢?”林嫩惠说,经受了“3·12”大植树的挫折,东山县委更加注重科学,不久就组成了造林试验小组,谷文昌亲自担任组长。大家分析认为,木麻黄原产于大洋洲与太平洋诸岛,与广东湛江地区、电白县的地理环境相似,而东山岛的纬度较高,春天气温偏低。从东山实际出发,林嫩惠参加的试验小组采取旬旬造林、定时观察、记录的办法,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从而总结出沙地成功种植木麻黄的“造林六大技术要点”,印成小册子,分到各大队、生产队。谷文昌还带着林嫩惠到白埕村,与村林业队种植20亩丰产试验林,为全县提供示范。 林嫩惠说,由于芒种、夏至节气是东山种植木麻黄的最佳时间。此后连续四年夏季,天一下雨,谷书记就带领群众投入抢种木麻黄,终于使175条防护林带、万亩防沙林、水土保持林在童山、赤地、沙丘之上傲然崛起,一条条绿色长龙,蜿蜒在141公里的海岸线上,环护着田园村舍,千年肆虐的风沙,终于被绿色长城挡在海岛之外。“如今,东山群众把木麻黄亲切地称为‘谷公树’,我一见木麻黄就自然地想起了谷书记的恩情。”一家四代同堂的林嫩惠深情地说。 ⊙谢汉杰 文/图 责任编辑/陈岩 蔡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