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调查后贯彻

  “加强调查研究,是改进干部作风,贯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我们比较慎重、严肃、真正贯彻了先调查后贯彻、先实验后推广,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谷文昌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结合当时东山县受“五风”困扰、存在瞎指挥问题的实际,谷文昌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经过群众,一切到生产队”的号召,大力推行调查研究。

  为此,谷文昌派出调查组,深入该县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九街大队与后进典型港西大队,对它们自1957年以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牲畜等各项事业增减产情况及原因,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形成《九街大队为什么年年增产、年年增收》、《港西大队为什么连年减产》等调查文章。

  九街大队1960年的粮食总产比1957年增产38.3%,收入比1957年增加73.03%,1960年社员纯收入每人平均70元,比1957年的66元增加6.3%。其粮食增产增收主要有两大原因:一,因地制宜抓高产、坚持按劳分配抓评工记分、挖掘劳力集中于生产第一线;二,大队生产队体制稳定、领导干部少变动等。

  港西大队1960年粮食生产比1957年减少49.4%,社员每人每年平均纯收入由1957年的40.29元减少为26.47元,每人口粮也由1957年的260公斤减少为131.5公斤,降低50.5%。该大队连年减产则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没有因地制宜抓生产,不认真贯彻“三包一奖”、“评工记分、按劳取酬”,从而影响了社员的积极性;二,大队体制规模年年变动,1957年设6个生产队、1958年改为12个、年底又合为3个生产连、1959年又分为12个生产队、到年底又合为6个生产队、1960年夏收又分为3个“战区”统一指挥,如此极大地影响了生产队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三,社员劳动收入被平均,养猪积极性大减,肥料减少等,导致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都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谷文昌指示各公社党委:“请你们在贯彻‘六十条’中……充分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各个大队、生产队从1957年以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牲畜等各项事业增减产的原因……把症结找出来,属于经验的发扬光大,加以运用发挥;属于缺点的则应交给群众,广泛讨论,根据‘六十条’精神加以解决。”

  同时,针对集体生产和社员个体小自由生产的利弊,谷文昌还亲自深入坑北大队调查发现:上年早季,因自留地归公,社员工余时间白白浪费,也引起集体劳动工效提不高;过后,允许社员利用工余时间开荒扩种,所生产的粮食竟占全大队粮食产量的9.4%。由此证实:个体小自由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小自由生产搞得好,不但能调动社员积极性,促进搞好集体生产,而且对改善社员生活,繁荣市场更为有利。调查过程中,谷文昌还发现了社员因为开荒而忽视水土保持、为了自家自留地与集体争夺肥料等问题,因此得出结论:必须加强对小自由生产的领导,开荒扩种要在不妨碍水土保持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发动社员积极积肥,保证集体生产与小自由生产两不误。

  调查研究促使各项工作更加实事求是,减少了生产上的瞎指挥和命令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东山县委还把调查研究运用到生产技术管理上,提出凡是对生产技术有不同意见,就通过调查研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再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的意见。这一政策出台后,很受群众欢迎。

  在谷文昌的倡导下,调查研究在东山渐成风气。县委还编发了多期《调查研究》简报,把好的成果推介给各个单位,对推动干部深入群众、研究问题、促进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促使当时的工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要求。

  林定泗整理

郑重声明

本栏目所有文章仅供在线阅读及学习使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