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永存 精神永驻

{2003年福建省谷文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报告稿}

  父爱永存 精神永驻

   谷豫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谷文昌的小儿子谷豫东,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父爱永存精神永驻》。首先非常感谢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再次给予我父亲这么高的荣誉,作为他的子女们,我们不敢想有此殊荣,再次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各级党委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我的父亲谷文昌,虽然去世已经有34年了,但他好像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古铜色的脸庞,花白的头发,黑色的布鞋,打着补丁的灰布中山装,这一切是那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父亲的一生,没有给我们家留下金银财宝,但他却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这将使我们代代相传,永远受益。

  父亲生前经常对我们说,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一辈子。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记得1981年元旦刚过,我在部队接到家里发来的紧急电报:“父亲病危,请速回。”我急忙从部队请假回来。病床上的父亲,才几个月不见,已是骨瘦如柴。他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住进医院。

  在住院期间,前来探病的东山人很多。父亲总是再三交代他们:“回东山后,要是有人问起我的病,就说好了,出院了,别让大家费时来看我。”

  其实,这个时候,父亲的病情正在不断恶化。他的吞咽越来越困难,血管日渐萎缩,无情的癌细胞在他全身扩散了。为了能增加一点抵抗力,医生建议给他注射人血球蛋白,可一听说这种针剂一支要两百多元,他谢绝了,他知道自己的病好不了了,不想给国家造成浪费。

  父亲就是这样,他心里装的永远只有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从我懂事起,我们兄弟姐妹就难得与父亲多呆一会儿,父亲留给我们的总是匆匆的背影。这一次父亲住院是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和他呆在一起,也是最后一次。这时父亲的生命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病痛的折磨使他经常处于昏迷状态,说话非常吃力。但是只要他能清醒过来,他总是不忘叮嘱我:“咱们的老家在河南,你在东山出生,给你取名豫东就是要你时刻记住,不要忘记父老乡亲,不要忘记共产党的养育之恩,你要争取早日入党。”

  生命苦短,事业未竟。父亲去世前,断断续续地诉说最后的心愿:“请转告林业局的技术员,要加紧对木麻黄树种进行更新换代;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

  1981年1月30日,父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平时不太爱说话的我突然觉得还有好多话还没来得及跟父亲说。可这时,他再也听不见了。父亲走了,走得那样的仓促。

  父亲为人民艰苦奋斗了一辈子,艰苦朴素了一辈子。一件从渔民手中买来的旧大衣,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每次单位改善伙食,他总是把平生最爱吃的饺子带回家分给孩子们吃;他带头把身边尚未成家的4个孩子全部送到乡下接受锻炼。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父亲把对家属、对子女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人民。

  1976年,我高中毕业,在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父亲的坚持下,被组织安排到南靖县偏远的山村朱坑知青点落户。当时,我提出要留在父亲身边未果,退一步请求到东山县当知青。不料,父亲还是坚决反对,那时的我失望极了,父亲怎么就这么绝情,一点儿也不懂得疼惜自己的儿子。为此,我半个月时间没有理睬父亲,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六月底的一个晚上,父亲早早收拾好手中的工作,匆匆赶回家帮我整理第二天的行装。按照惯例,父亲每一次出差,都是母亲替他收拾的行李,可这一次父亲硬是坚持要帮我打点。上了年纪的父亲,腿脚已不利索了,可他还是忙上忙下。望着他蹒跚的身影,突然间,我深切地感受到父亲那份深藏的温情,我暗暗自责自己的无知。

  当知青的几年里,父亲即使到南靖林业局出差,也从来没有到知青点看望我。我知道,他不想让人知道我是副主任的儿子。后来,我瞒着父亲报名参军。要知道,在当时想进部队是多么不容易啊。当时父亲还兼着地区征兵办主任,一旦告诉他我想应征入伍,他准又劝说我把机会让给别人。况且,经过几年的锻炼,年轻气盛的我也想借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就这样,我悄悄地参加体检、政审,直到最后接到录取通知书,我才告诉父亲。父亲当时一阵惊喜,幸福的泪花布满深陷的眼窝,他抚摸着我的头,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顿时,我所有的委屈全部烟消云散,我真切地体会到父亲的爱原来是那样的深沉,他跟我其实是这么亲,这么近。

  这就是父亲,他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他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儿女,而是因为在他心中还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党性原则。在亲情与原则的天平上,父亲总是选择后者。

  母亲解放初就是东山县民政科长,有几次提薪机会,硬是让父亲压了下来;有人提议把当临时工的大姐转为国家正式干部,还是被父亲挡住了;年幼的三姐骑着父亲的自行车上街,被向来疼爱孩子的父亲打了一巴掌,在父亲眼里,这是公家的车,不能公私不分;我爱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要求父亲出面安排一所好学校,他说,只要努力工作,在哪里都能干出成绩;二姐结婚时,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说:“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木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父亲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他从东山到福州工作时,全部的家当只有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两瓮萝卜干和几麻袋杂物。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中,他的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永生。我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位好父亲而感到荣幸和自豪。在新的世纪,人们再一次认识和学习他的精神,这是对我们作子女的鞭策和鼓舞。今后,我们兄弟姐妹将继续发扬父亲的精神,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平凡而高尚、无私又无畏的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以此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和厚爱。

  (第二天,父亲正好要到南靖出差,我顺路搭坐了父亲那部旧吉普车。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我懂事以来第一次沾父亲的光。本以为父亲会送我到朱坑知青点,可是,车开到县林业局,父亲就把我的行李卸下来。他拍拍我的肩膀,嘱咐我不要有优越感,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上车前,父亲从口袋里取出前几天拍的那张照片,塞在我手中。烈日下,父亲两鬓的丝丝白发特别耀眼,他的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父亲真的老了。)

郑重声明

本栏目所有文章仅供在线阅读及学习使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