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亲自到一个地方去感受,就无法理解人们究竟为何对一个人如此推崇备至。5月18日,记者跟随国家海洋局主办的“海疆万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来到了第四站——福建东山。记者团一行走访了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注意到谷文昌的纪念碑上摆满了鲜花。东山县副县长远洋告诉记者,这些鲜花都是东山县老百姓为了祭奠谷文昌书记,自发送上的。记者随同县委书记黄水木走进“谷文昌纪念馆”,七个展厅连坐,由讲解员为记者团生动相信的描绘了谷文昌如何带领东山县进行东山保卫战,如何带领东山人民辛勤劳动,让荒岛变宝岛,沙漠变绿洲。
“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东山县位于福建最南端,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全县面积24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有1800平方公里之多,海岸线总长162公里。从侧面看,全岛面积像一只蝙蝠,所以东山岛也有“蝠岛”之称。记者团从一走进东山岛,立刻被独有的滨海风光所吸引。天蓝水碧,沙白林绿,“国家级生态县”、“中国优秀旅游县”几个字赫然在目。
今年4月,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四十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并撰文称赞的县委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十几载,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在老百姓心中熟悉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1953年,台湾当局集结部队企图攻打东山反攻大陆,谷文昌任地方总指挥,带领全县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击,经过24小时的激战,终于取得东山保卫战胜利。毛主席曾称赞这次自卫反击战:“不光是东山的胜利,福建的胜利,更是全中国的胜利”。
打完了东山保卫战,谷文昌又率领东山人民苦战数载,遍值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为民高擎一把伞,扛起一片天,敢于把强行被国民党抓走的“壮丁”家属从“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给与更多的照顾;不事奢华,别人送的一件旧大衣一穿几十年;即使身患肝癌也绝不要求加小灶;坚决不让办理女儿转正调动事宜;出行永远都只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因为这样方便随时下地跟群众一起干农活……这样的桩桩件件不胜枚举,笔者从谷文昌纪念馆的七个展室走过,看着墙上挂满的谷文昌的事迹,感慨万千。
这正是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在老百姓心中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不亲自到东山来感受谷书记给东山带来的变化,就不能理解东山人民为何如此推崇谷文昌这个“芝麻官”。
“不制服风沙 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记者了解到,这个生机盎然、号称是“东海绿洲”的小岛,五十多年前竟是一片荒凉,3.5 万多亩荒沙滩覆盖全县,一年中大约一半时间刮着六级以上大风,400多座山头寸草不生,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走石吞噬田园,曾有11座村庄被风沙淹没。如今这11个村庄已全部不复存在。
东山解放以来,谷文昌曾任中共东山县委书记,在了解到风沙肆虐的情况后,关切地说:“不治服这风沙灾害,东山人民是无法过好日子的。要治穷,得先除害!”谷文昌带领众人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方案,他曾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当时,全县的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岂料,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倒春寒,树苗大部分冻死,活下来的树苗仅仅9株。
谷文昌并未气馁,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亲自担任组长,在第二年夏季再次掀起全民造林运动。1964年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5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缓解了旱情。
带领东山跃龙门 县城插上腾飞翅
东山作为一个海岛,海峡阻碍了与外面的联系,群众要走出海岛之不便可想而知。当时,群众要走出海岛,乘坐的一般都是小木船。虽与大陆近距还不过五六百米,但八尺门海峡风急浪高,船翻人亡的事故常有发生,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制约了东山经济的发展。
于是修一条海堤,海岛变半岛的构想已经在谷文昌的心里生成,并很快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专家的多方论证,终于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筑堤方案。仅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八尺门海堤告竣,天堑变通途,无异于为东山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东山岛已经是一个有着21.3万常住人口的宝岛县城,记者沿途看到县城周边的农村都盖上了自己的小洋楼,生活环境优渥。
中共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沈汉龙告诉记者,东山县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获得全省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中国优秀旅游县”等多个赞誉,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成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也走在福建省前列,综治考评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如此多的赞誉装点的东山“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举手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早已变为现实。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海域开发得到优化,岸线破坏得到修复,生物资源得到回复,水质指标得到改善,海洋环境得到净化,盗采海砂、侵占沙滩等破坏海洋和滨海资源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东山全域海岛生态建设和开发利用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阶段。
沈汉龙告诉记者,在谷文昌精神的带领下,东山县将构建“三维网络”,从海陆空三方位立体式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打造 “一岛一城市”,推进城市服务和功能向农村拓展;中共东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斌说,在东山有三大产业:海洋水产业、玻璃新材料业、滨海旅游业,要发展好这“三大产业”,建设产业繁荣的海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谷文昌精神的影响下,东山县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富足,临街、公园都长满了木麻黄,笔者不由想到那句传唱千里的歌谣:“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愿谷文昌丰碑长存,精神永恒。
本栏目所有文章仅供在线阅读及学习使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