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都住上楼房了,门前屋后就是公园,空中‘蜘蛛网’也不见了……这还是我认识的古仓吗?”日前,曾在长泰古仓村当村官的郑晓辉重返故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大吃一惊。 “不仅如此,医院、学校、温泉、停车场、人工湿地公园等也成为古仓自然村的标配。”古仓村村支书卢春福介绍说,村里积极引进房地产商、旅游开发公司参与村庄建设,目前正在加快征地赔青。而这一系列变化源于一场声势浩大的美丽乡村整治行动。 2014年,长泰县以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工作计划,全力打造“900平方公里全域景区”,古仓自然村被列入市级富美乡村建设整治点。在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如何把古仓自然村建成特色村、示范村成为长泰县干部思考的重点。 “发展特色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支撑!”陈巷镇党委副书记陈小琴说,古仓自然村有64户270人,全村主要从事玉米种植,拥有“闽南都江堰”美誉的长泰县古代最大水利工程——“十五户陂”灌溉基础,发展玉米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可以着重做好玉米这篇文章。 镇里的想法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和支持。为此,陈巷镇一方面投资470万元引导村民发展玉米种子培育业,另一方面邀请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厦门分院对古仓自然村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进行专业规划设计。 “我们在完善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县将玉米文化创意融入到村庄的建设中,特别是突出玉米主题,发展玉米种子培育业,建设玉米主题公园,展现玉米农耕文化,着力打造又富又美独具特色的‘玉米谷仓’。”卢春福翻开厚重的村庄发展规划设计书,详细地向笔者介绍。 村里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激发了村民投身农业的热情。村民老戴一下子承包了200多亩地,成为村里的玉米种植大户,“我也要寻思寻思,指不准将来能搞个玉米地迷宫。”目前,在古仓自然村周围,邻近村民种植玉米2000多亩,成为农户主要种植产业和生活收入。 产业有了,美好蓝图也已绘就,接下来的任务是拆除村里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旧房子、猪圈、旱厕,然后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建设。 “拆旧建新既不占用耕地,又可以改变脏乱差的面貌……”卢春福带着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同时邀请老人理事会、村两委、妇女代表,动员亲戚、朋友、邻里,做通做细群众思想工作。 拆旧建新的做法很快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最令卢春福感动的是,村民戴有福和邻居第一时间带头搬出了旧房子,暂住在村周边由猪圈临时改建成的简易铁棚里,并且一住就是两年。随后,许多村民纷纷以实际行动为美丽古仓建设腾出了时间和空间。 “我们仅用半个月,就和全部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和《安置协议》,一个多月就拆除危旧房屋等建筑物1.8万多平方米,没有出现强制征迁、上访现象。”村民的支持给了卢春福更大的信心。☉林少波 陈金荣 卢艺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