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017  >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  媒体报道

龙海:传承文化薪火 绽放一方璀璨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17-07-28 11:27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郑俊珺  陈文林
字体:【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独具特色的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近年来,龙海市在田园城市、富美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着力把自身的特色文化因子融合进项目建设之中,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地标,延续历史文化脉络,提升城乡文化品位。

   1建设文化基地唱响龙江颂歌

  在九龙江畔“龙江风格”发源地洋西村,以新、旧西溪桥为纽带,龙海打造以“龙江颂歌”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景观走廊及城市门户区,已经形成古窑陶艺文创园和龙江精神展示馆两大主题场馆,让游客在文化园休闲娱乐的同时,成为龙江精神的体验者和传播者。

  在市区骑龙山脚下,龙海市利用旧齿轮厂厂房,因地制宜改建为农民戏馆和农民画馆,建成龙头文化公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今年来,该文化公园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和第二届“图书馆杯”经典美文朗诵比赛,成为龙海新的文化传播集聚点。

  龙江精神、农民画、芗剧文化,这些昔日龙江大地上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集体“复苏”,让龙海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文化内涵。

  “建设这样的文化园,为的就是让这些诞生于本土的龙海特色文化能够安家落户。”龙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劲东说道。

  据悉,龙海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修旧如旧,先后建成龙江文化园和龙头文化公园,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两大文化园不仅成为传承本土文化的基地,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2抓好芗剧传播力创精品好戏

  龙海,有浓厚的芗剧底蕴,作为芗剧的发源地之一,曾走出邵江海等名家,有芗剧演出团体100多家,戏团活跃厦漳泉等地,每年演出2万多场,创亿元以上产值。

  去年5月,龙海市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戏剧(芗剧)研究所,培养戏剧编创队伍,并联合龙海一职校,举办非全日制芗剧表演中专班(每届三年),为龙海芗剧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去年12月,龙海现代芗剧《生命》获得第六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第二十六届戏剧会演一等奖。

  “近几年来,龙海市对芗剧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接踵而来,相信一定会让芗剧再放光芒。”龙海市戏剧(芗剧)研究所所长康志星充满信心地说。

  在抓好芗剧的同时,龙海积极拓展“非遗”文化阵地,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今年来,已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图片展4场,南音、木偶、锦歌、芗剧等公益演出12场;龙海市文化馆每年暑期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班,为中小学生搭建学习木偶、剪纸、国画等特色传统文化的平台。

  据了解,南音流行于福建闽台,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龙海南音历史悠久,“下庄南音”作为非遗项目,十多年来不断传承发展。孙丽燕是下庄小学的南音老师。她说:“学校经常举办南音进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南音,了解南音,喜欢南音,对南音的传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埭美村里的家风堂,让游客在古村古厝里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