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视频新闻 >> 百姓故事

醉心唐卡 画中修行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2018-05-11 16:08  来源:漳州新闻网  编辑:王鹏程  王鹏程
字体:【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族艺术让80后汉族姑娘杨龙梅醉心其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绘制。

  “这幅千手观音是我当年怀孕时画的,我打算留着将来送给我儿子”,指着《千手观音》这幅唐卡,杨龙梅介绍道。因为对唐卡的热爱,整个孕期她都克服各种问题坚持每天绘画,唐卡不光是美感胎教的一部分,它也是自己的孩子,每一根线条都是自己的心血。

  家住芗城的杨龙梅10岁开始学画,但接触的是素描、速写和色彩。她的家人都虔诚信佛,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对佛教艺术特别感兴趣。2007年,杨龙梅在漳州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一本有关藏传佛教的书籍,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唐卡。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第一次有唐卡这样的佛教艺术。从此,她开始关注有关唐卡的资料。

  也是在2007年,杨龙梅在杭州读大学,一次闲暇时逛了一间卖藏传佛教品的小店,因为浓厚的兴趣,龙梅和店长聊得十分投缘。店长告诉她,他认识一个尼泊尔唐卡的画师,每年会到杭州传学。对于拜师学艺,杨龙梅满怀期待却也忐忑,因为以前唐卡画师都是僧人或者男性,她用水彩临摹了一张护法头像奉给画师看,表达自己热爱这门神圣的艺术。画师最终被杨龙梅的诚意打动,破格收她为徒。

  同期声:也算是很幸运,因为在全中国汉族的女画师也是不多。

  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也没有想象的简单。起初,师傅并没有直接教她作画,让她每天磨画布、磨颜料和黄金,甚至打扫画室,当时她对师傅的做法很是不解。后来师傅对她说,这是在磨练心性,让她能沉下心来。

  画唐卡的关键是要静心,要虔诚,要清净,内心浮躁是很难坚持这项耗时的艺术。

  同期声:我觉得可能我的耐心不够,可能静不下心来,因为大学宿舍,你知道女生在一起就喜欢讨论什么化妆品这些,然后我就耳机一塞,我就抄三国演义,一天一回合。

  为了学习唐卡,本是活泼好动的姑娘,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方式不懈努力。

  《造像度量经》是画唐卡的必修课程,经书对佛祖菩萨各部位都有严格的尺度,不能擅自更改。

  同期声:唐卡跟我们汉传佛教这个艺术不太一样,我们汉传佛家会认为说,我觉得观音是什么样子,我就可以给他添点什么,或者说动作也可以添,但是藏传佛教里面所有的佛像,包括这些他的座椅、法器都是规定好的,都是不能篡改的,所以我们也说唐卡画师不是艺术家而是工匠。

  杨龙梅前期的唐卡学习十分严谨,打格子,小心地计算度量;熟悉佛与菩萨的历史背景;掌握人物与背景图案的布局比例。尽管有美术素描基础,《造像度量经》她还是学习了3年左右。

  绘制唐卡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首先得制作画布。根据所需要绘制的唐卡大小来做好画框,然后把白色棉布紧缝在画框上,把画布绷紧后,用自制的胶和石膏粉对其浆制,上浆完成后用扁石头进行打磨,反复洒水、打磨、晒干,直制布面光洁。

  唐卡对工具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就连毛笔都要画师自己做,她也免不了得制作工具材料。每种矿石颜料都要放在钵里细细研磨,纯度98和74的黄金金箔更是要徒手研磨,还要熬制调制颜料的木胶。

  工具颜料事无巨细,杨龙梅一丝不苟静心学习。

  学艺道路是艰辛的。当时的杨龙梅还是名在校大学生,每天学习繁重,因为没有拿过毛笔作画,她又自己拜师学习工笔白描。同期声:我每天晚上的作业除了学校老师的作业,尼泊尔老师的作业,还有工笔画老师那边的作业,你知道杭州的公交车是像沙丁鱼罐头一样,非常挤,贴在玻璃上的,我每天就挤过来挤过去,挤过来挤过去,三班倒,非常辛苦。

  唐卡学习5年出师之后,为了追求更精湛的艺术画法,杨龙梅还辗转青海热贡,专门进修描金。

  杨龙梅第一幅唐卡是《四臂观音》,她严格按照之前学习的《造像度量经》在画布上打线,用线条安排图案,绘制草图,最后,才是三次以上的着色。她首先得给天空和大地上色,然后依次给服饰、肌肤、云朵、花木等上色。晕染时得用舌头润笔,这就意味着画师要不停地吃矿石颜料。她开始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可为了能绘制精美的唐卡,也就豁出去了。一幅唐卡的成败,还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开好眉眼也意味着一幅唐卡竣工。她在纸上练习了无数次后才最后开眼,成功后,她为此激动了好几天。

  所谓的开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开眼要选择良辰吉日,等到画师的身体清爽时,才可开眼,之前还要静心斋戒、沐浴、燃香、礼佛。

  同期声:这里面有77尊佛,(记者:所以这个开眼就需要非常多时间),对,77尊佛我开了一礼拜时间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杨龙梅指着她绘制的《西方极乐世界图》介绍着,这幅画从2006年开始创作,画中的佛像就是用很细小的珍珠串成的,这件作品用时一年才完成。

  10年时间,她义无反顾投身绘制唐卡。她最感谢的是家人的支持。清晨礼佛后,她开始画唐卡,每天保持近13个小时。她始终坚持“画笔不能停,要精益求精。要把虔诚之心融入一笔一画里。去年年底,她在漳州举行了个人画展,这是杨龙梅对自己过去十年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画展给家乡父老一场视觉盛宴,让更多人知道唐卡这门艺术。

  唐卡是一带一路的交流项目之一,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后,杨龙梅还将继续建立好自己的工作室,多参加交流会,以汉族人的身份把这份非遗的技术传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