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公布统计数据: 截至8月,厦门港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同比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8万TEU,同比增长5.8%。其中,漳州市六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417.5万吨,比增7.65%,完成年度计划的75.94%,超过时序进度9.2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7.94万TEU,完成年度计划的68.14%,超过时序进度1.48%。 ![]() 厦门港口管理局长吴顺彬到漳州分局检查工作 港航事业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港航事业的发展。今年来,该局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立足现实优势,努力做强自己的特色,全力在推进港航建设进度、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党建促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 保质保量在建项目加快进度 截至8月,厦门港漳州辖区六港区在建项目10个,有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南8#泊位工程(15万吨级通用泊位)、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北1#、2#泊位工程、古雷港区六鳌作业区4#泊位工程、厦门港东山5000吨级对台客货码头、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和厦门港后石航道二期工程等,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309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8500万元)64%。 ![]() 厦门港漳州招银港区作业场景 有力有序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北1#、2#泊位工程:该项目目前完成各项前期报批工作,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8月,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82万元,完成今年年度投资计划(2亿元)63%。 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该项目I标段和II标段均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截至8月,该项目完成投资10900万元,累计完成今年年度投资计划(2亿元)55%。 勇当排头兵 机关作表率 规范审批提高服务质量 扎实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便民模式。认真落实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以港口企业申办人员更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漳州片区港口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1-8月,共受理、办结各类审批事项69件,与去年同比增加16.9%,其中,网上受理占30件,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办件方式。 主动作为靠前帮扶企业 深入港区调研,强化部门沟通,做好“一套表”联网直报及解决“一套表”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加强古雷三期航道建设和港口生产的协调工作,建立各单位联系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港口安全生产及施工进度。引航调度科学有序,实现港区无滞港。1-8月份,共调度船舶1680艘次。 强化监管维护港区稳定 安全监管工作紧紧围绕春节、春运、全国“两会”,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稳定和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展开,圆满完成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安保工作。成立“扫黑除恶”和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扫黑除恶”和反恐工作。1-8月份,联合各港务站,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17人次,检查企业21家,查出、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港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对接漳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做好港区环保各项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今年来,漳州港区安全生产零事故,生产态势平稳。 港口一体化效益凸显 “同港同策”全覆盖 港口一体化整合后,厦门港已实现“七项港航政策”“三项管理政策”同港同策,给予漳州辖区“专项倾斜资金”。“七项港航政策”即“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安全监管、引航调度、规费征收、奖励政策、综合执法”同港同策;“三项管理政策”即“人员待遇、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同港同策;“专项资金倾斜”即:近年来,厦门港支持招银航道、石码航道、龙海客运站建设,累计已投入2.35亿元资金。支持古雷建设大型深水航道,其中2014年厦门市已拨付2000万元补助作为前期工作经费,2015年再拨付1000万元;专项补助扶持招银港区及东山-厦门内支线运输,包括塔吊维修、航线补助等。 互补效应1+1>2 厦门湾港口整合后,厦门港对厦门湾的港口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加大了对厦门湾南岸三个港区投资建设的扶持力度,实施了进港航道增深拓宽改造,对进出厦门湾的船舶实行24小时统一引航,开通港内集装箱驳运业务。形成北岸以集装箱为主、南岸以散货为主、南北两岸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两次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后,厦门港区的品牌优势和漳州港区的深水岸线资源、临港腹地优势互为补充,弥补了厦门港深水岸线的不足,漳州港又可以通过“嫁接”直接提升管理水平和运作水平,形成了“1+1>2”的效应,为港口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厦门港”的品牌形象。据统计,漳州港区水运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累计53亿元,比“十一五”累计17.4亿元,多了35.6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十二五”累计27075.09万吨,比“十一五”累计16817.54万吨,多了10257.5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十二五”累计239.13万TEU,比“十一五”累计165.05万TEU,多了74.08万TEU,均呈现稳步快速提升趋势。 带动临港工业 厦门湾南岸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凯西钢铁、豪氏威马等一大批巨型项目也纷纷进驻招银港区或增资扩产,形成了交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三大产业集群。东山湾古雷开发区发挥深水航道、深水泊位的优势,吸引台湾石化产业园区及国内石油巨头入驻,逐步成为全国七大、海西两大石化基地之一。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福海创PX和PTA、中怡精细化工等大型项目纷纷落户古雷港区。 港口实力提升 整合后,厦门港包括了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和诏安九个港区,自然海岸线总长约899公里,规划形成码头岸线总长约77.8公里,主要港口资源分布在环厦门湾和环东山湾。厦门港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千万标箱,超越高雄港,排名位居中国大陆第七,世界第十四。 规模效应明显 两次一体化改革以来,港口整合规模效应逐步体现,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呈台阶式增长。从2006年至2017年,历经11年多的整合与改革,厦门与漳州两地的港口在港政、航政、水路运政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统一,海关方面,厦、漳两地关、检系统得到统一互认,简化各类通关手续。海事方面,实现两地港区间移泊视同一个港口,免除两次进出签证和相关费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降低船舶在港成本。真正意义上的“大厦门港”已然形成,海西首个超2亿吨、超千万标箱大港终于铸就。 抓党建促提升 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党委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勇当排头兵机关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联合共建社区,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和社会福利院、贫困儿童及孤寡老人;与漳州市园林局签订漳州市九龙江畔“双百”绿化工程树木认植协议;开展“3·5学雷锋”和“维护交通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形象,有力推进厦门港跨越发展。 全力打造“五大发展”示范港 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厦门港实施两次一体港口化整合,在省内率先实现跨行政区域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为厦漳两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厦漳港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成功,先后受到了莅临厦门港视察的中央及部省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漳州分局党委将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的领导下,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厦门、漳州两市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统筹协调推进漳州港区各项工作发展,全力打造“五大发展”示范港口;积极协调解决漳州港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问题,想方设法推进漳州港区建设项目提速;积极为漳州港区广大港航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国际一流港航营商环境,为漳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跨区整合跨越发展 ☞源起 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跨行政区域港口整合。 同年,在省委、省政府指导和支持下,由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具体协调,厦门、漳州两市及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以港口合作为突破,进行探索和尝试。5月开始,厦门港和漳州招银港区实现船舶调度信息共享;8月,由香港招商局集团和厦门港务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第四区码头泊位。除港口建设外,“两市三方”还酝酿厦漳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1月18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港等大型深水港口,开发漳州古雷港区,抓好大中型泊位建设。加大重要港湾的协调与整合力度,统一港湾规划、岸线使用、航道管理,建设组合港,推进港口一体化。 ☞历程 (一)2006年实现厦门湾港口一体化改革 2005年11月25日,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理顺厦门湾港口管理体制,并授权厦门市人民政府对厦门港港口、水路运输行使行政管理权。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厦门港开启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厦门湾南、北两岸港口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12月31日,厦门港口管理局挂牌,原厦门市港务管理局、原漳州港务管理局撤销,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由厦门市交通委划转为厦门港口管理局的下属单位。 2006年1月1日厦门港新的管理体制正式启动运作,实现厦门湾港政、规划建设、港口引航管理、港口生产统计分析、港口航道执法、水路运输行政管理“六个统一”。将原厦门市管辖的东渡、嵩屿、海沧、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和原漳州市管辖的招银、石码、后石三港区合并,实现了南岸三港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湾内八大港区组成新厦门港。新的厦门港实施了港口、航道、航运三大行政职能的统一管理。厦门港口全面实施一体化管理,开创了厦门湾南北两岸港口经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拉动厦门、漳州经济发展。2009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了亿吨大关,率先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 (二) 2010年厦门、漳州港口资源全面整合 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再次做出重大决策,对厦门、漳州港口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将漳州市行政区划内的古雷、东山、云霄、诏安4个港区并入厦门港,新的厦门港拥有12个港区。 8月31日,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正式挂牌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整合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东山港务局和漳州市沿海水路运输管理职能,实现东山湾和厦门湾港口的港政、航政、水路运政统一管理。厦门港是“沿海主要港口”,漳州港是“地方性重要港口”,在争取港口建设的中央级补助时,差别很大。“统一为厦门港,就能享受到更多优惠政策。”将原厦门港区享受的优惠政策逐步延伸到漳州港区,整合以来漳州港区累计申请到交通部补助资金高达3.18亿元。(本版文图由陈瑞珠 林紫卿 撰写/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