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018  >  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  >  图片轮显

长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18-11-23 16:08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沈小琴  沈小琴
字体:【

  核心提示

  近年来,长泰县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重点问题,大力倡导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持续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符合长泰县区域特点、突显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突显特色产业发展

  长泰芦柑开采郑友亨摄

  种植业特色提升。发展具有传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芦柑、蜜桔、青枣、芭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推进特色农产品由“分散”变“集中”。着力建设以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为中心的6万亩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以陈巷镇、岩溪镇、坂里乡为重点的8万亩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其中设施蔬菜3万亩,2018年县财政安排农业发展专项基金1200万元,鼓励新增种植柑桔、蜜柚、龙柚、百香果等5700亩,进一步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建立果蔬标准园2个、标准化栽培示范点14个,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水产养殖结构完善。加强现有2.2万亩水产面积的规划,发展名优倒刺鲃、淡水石斑鱼等特色淡水养殖,推广淡水鱼立体生态高效养殖,依托马洋溪旅游区“龙凤谷水乡渔村”、亭下林场“天柱山欢乐海洋大世界”等景区、景点,打造生态休闲渔业,促进渔业提质增效。

  畜牧业质量提升。落实规模养殖场的升级改造,推广标准化养殖,打造省内最大设施化畜禽养殖基地。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就地消纳或异地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

  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在“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涌出的时代,农业的性质和功能正在发生转变,从原来单纯生产农产品,转为生产风景、教育和生活。长泰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生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企业64家、农家乐349家,打造出“赏花摘果、宴若桃李”山重村、“天人合一、五谷丰登”后坊村、“五慢生活”上蔡村等一批精品村和“一江两岸、七星拱月”休闲田园风光游、马洋溪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游、岩溪慢客休闲游等三条精品线路。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每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长泰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绿色引领聚焦科技

  金仑农场推广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王凯瑛摄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长泰县着重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积极探索有机肥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有效途径,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如“自然农法”“仿野生绿色”“农牧结合”等科学生产模式。凝练推广四大技术集:食用菌绿色循环技术集;生草栽培技术集;蔬菜绿色发展技术集;农田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三大模式群:海峡两岸发展合作模式;因地制宜的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模式;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形成具有长泰特色的“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农业绿色技术模式群,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的技术模式集成发展经验。

  以特色现代农业竞赛为抓手,推动数字、休闲、生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促提升,补齐短板、打造亮点、提升档次。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竞赛园区鸿森蛋鸡等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带动其他产业园区投资1.8亿元。

  加强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赋码,开展“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建设种子监管平台,拓展农资监管系统,强化日常抽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18年共配备追溯终端设备51套,县乡两级快速检测蔬菜、水果样品4545个,合格率100%。

  强化整治生态宜居

  古仓自然村更加生态宜居黄云辉供图

  在美丽家园建设上,长泰县探索出一条富美有机融合、经济生态协调推进、乡风文明同步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成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首批示范县,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长泰县积极探索垃圾治理新做法,持续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做法,枋洋镇试行“农村垃圾袋装不落地”改革,加快4座阳光堆肥房建设,推进垃圾中转站完工,2018年,垃圾治理累计投入4785万元。实行农村“公厕革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投入200.3万元实施2个乡镇公厕建设,新建或改造提升14个村庄公厕。同时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PPP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启动实施,计划总投资4.76亿元,分三年(2017-2019年)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27处及配套污水收集管道,规模约21260m3/d。2018年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PPP项目,计划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2处,目前项目已开工,已有2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建。同时,2018年已开工在建1000个三格化粪池。

  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长泰县着力防治养殖业污染,建立“乡镇自查,部门巡查,联合督察”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协作配合,严厉打击畜禽养殖污染,严防生猪和牛蛙养殖反弹,严格水禽(鸭)整治,取缔非法养殖,合力巩固治理成果。落实开单、通报制度,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有效阻止畜禽养殖污染反弹势头。积极防范种植业污染。持续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7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16.4万亩次,有效提升地力,促进农业降本增效。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完善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机制,实现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

  从产业提升到绿色发展、三产融合、美丽乡村建设,长泰正以产业兴百姓富来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让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王锦玉黄冰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