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华安县县长陈东海如是说,生态是华安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华安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华安最大的资源和资产,是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北溪贯穿华安全境107公里,水质、空气质量均超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2.72%,是继张家界之后全国第二个以县域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 马坑乡和春村茶园绿海涛涛与红艳杜鹃花相映成趣 华安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坪山柚之乡、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如何利用优良的生态优势,创新发展思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突出问题治理。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三铁”推进农业突出问题治理,全县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全部关闭拆除,丰山镇实现全域禁养,全县累计削减生猪39万多头,63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标准化提升改造,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开展重点小流域整治,下樟溪水质提升至Ⅲ类、竹溪水质提升至Ⅳ类、银塘溪水质提升至Ⅴ类。积极倡导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绿色生产模式有效推进。 筑牢绿色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青山才会有绿水,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才有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绿色已成为华安引以为豪、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色。”陈东海说,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今年已完成造林绿化8.64万亩,通过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式,不断提升森林质量。目前,全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916亩。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县共治理“青山挂白”面积3.4万平方米、水土流失1700公顷。 发展绿色产业。换届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念好茶、林、竹“三字经”的发展思路,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茂谷柑、沃柑、火龙果、百香果、坪山柚等特色农业富民产业。陈东海说,我们始终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责任,不断延展“生态+”效益,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一是“生态+茶果”。创建2万亩精品生态茶园,打造茶园经济,促进茶农增收;实施坪山柚产业复兴计划;推广百香果、茂谷柑等水果种植,到2019年,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茂谷柑、沃柑种植面积5000亩。二是“生态+设施农业”。2018年全县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0亩,农业生产进一步优化。三是“生态+旅游”。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游和温泉度假游,加快推进华特古寨温泉、万世青森林公园、中太九龙山等一批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努力将华安打造成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的先锋、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区,让华安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华安县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