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的阳光和清冷的空气相遇,是时候跟水仙花打个照面了。
“天下水仙数漳州”这个称号自打清末时期就打响名气后,这片土地上的凌波仙子时至今日魅力依旧。据不完全统计,漳州水仙花种植面积逾5000亩,年产水仙花头3000多万粒,产值达2亿多元,产销量占全国的85%以上。种花、卖花、雕花、赏花、咏花……我们和水仙花之间的“交往”从未间断,且愈加浪漫了起来。
临近岁末,我们走进漳州水仙花的主产区龙海九湖镇,在大梅溪村探访有关水仙花的“生意经”。
和预想中的“热火朝天”不大吻合,眼前的水仙种植户们有条不紊地各自忙碌着。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他们需要精打细算着开花的日子,要么忙着雕刻花球,要么处理掉花球的外皮准备给它们“泡澡”了。而至于质量好、个头大的水仙花球,则早早被客户订购,个个码放在箱子里,不是准备着被运输走,就是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露面了。“有8粒、10粒、20粒、30粒装的,不一样。”种植户曾玉枝指着摞起来的包装箱为我们解惑。每年5月份水仙花球被挖出来的那刻起,收购的生意就开始了。直到10月份左右,绝大部分花球就已经被订购得差不多了。“卖出去的花球从几千箱到上百箱的都有,许多客户都是十几年的老主顾了。”
大梅溪村有60%的农户种植水仙,种植的面积不等,多的达二三十亩,少的只有几亩,但家家有本生意经。见到老吴时,他正坐在自家庭院里专注地雕刻水仙花头。一手持刀,稳准狠地削掉球茎一侧的所有鳞片,直到露出水仙头中的芽体。再用小刀轻轻地伸进每个芽体的缝隙,疏离每个鳞片,再削刻苞片,逐一剥除。用他的话说,“从小就在水仙花田里转悠,很早就会雕刻了。”雕刻后的花球,比“满身尘土”的价格自然要高出不少。他笑称,只要快递能寄到哪里,他的生意就做到哪里。趁着今年的行情比去年乐观一些,他需要抓紧时间。“每天一坐下就是八九个小时,一个人一天下来能刻200个左右。”但雕刻既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数量,也要保证水仙花的质量,“再有十来天就不刻了。”
而就在农户们忙活着手头“其貌不扬”的花球时,离村子只有几分钟车程的水仙花海早已一片馥郁芬芳,为天寒岁暮平添几许甜润的暖意。
位于西环城路水仙花广场西侧、北临九龙江西溪,背靠圆山的水仙花海一期项目,占地260多亩。徜徉于花海中,犹如置身无边无际的盎然春色。这里种植的水仙花主要为本地品种金盏银盘和百叶水仙。跟“抢时节”的水仙花交易市场不同,为了让水仙花更具观赏性,花海引进了法国水仙、荷兰船长、女王日等外国品种,因此从元旦开始直到4月份,游人都能欣赏到凌波仙子的曼妙身姿。
“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好一个“不争艳”,从浑身是土的“泥球”拱出芽、窜出绿,到吐露暗香,包裹着多少辛劳;好一个“独领”品格,从田间地头的作物到屋舍案前的珍品,再到花海丛中的艺术,蕴含着多少希望。
“以漳州水仙花文化为主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旅游的模式,带动漳州花卉业从种植、深加工、观赏、展览等全链条开发,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水仙花海的规划蓝图里,绘上了包括大梅溪村在内所有花农的期盼,也写进了水仙花之乡的决心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