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19 >> 聚焦2019漳州两会 >> 本网报道

开启漳州乡村振兴新征程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2019-01-09 09:29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赵露佳  吴荣光
字体:【

  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生态宜居新样貌 黄水成摄

  乡村振兴战略备受各方关注。今年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聚焦热议。

  如何推动漳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代表委员们带着他们的调研成果、经验感受、履职建议等走进漳州“两会”,共同为我市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谋划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特色农业,促产业振兴”。特色农业是漳州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漳州农业的亮点所在,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特色牌”。

  漳州是远近闻名的“水仙花之都”。市政协委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鞠玉栋表示,开展水仙花产业保护与发展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明确责任主体,确定水仙花产业保护区范围;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市级研发中心,提高漳州水仙花品质和产品附加值。

  市政协委员、云霄县源发特优果蔬菜研究所所长李福元认为,要立足特色农业,加大设施农业投入,进而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通过特优品种引进,科技技术推广,发挥基层农技员特长,打造品牌农业;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模式。

  “我们村种植有300余亩栀子花苗,一年四季均可采摘销售栀子叶。每亩年收入7000到1万余元。村中有三个收购点。村民在家就可以把产品销往厦门、福州、北京等地。”提起家乡的栀子叶产业,市人大代表、华安县沙建镇利水村党支部书记郭武枝一脸自豪。

  关键词:脱贫攻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脱贫攻坚,促巩固提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要件。截至2018年12月,全市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按照现行脱贫标准已实现脱贫摘帽,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任务,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正在按规定程序申请退出。可以说,漳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基础上,2019年漳州将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提质行动,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撤,促进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市政协委员、云霄县源发特优果蔬菜研究所所长、技术总监李福元感触颇深。“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要让农民富起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下,如今的云霄县莆美镇前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李福元对漳州乡村的将继续产生的变化发展充满了期待。

  “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新挑战。市政协委员、市医保中心副主任戴学清说,2018年,我市乡村公办卫生所实现了全覆盖,但当前,乡村医生短缺问题是乡村公办卫生所发展的短板。人才兴则乡村兴。要扩大人才增量,鼓励人才进村,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的编制、待遇等相关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

  脱贫致富,村财增加,政策扶持,老百姓生活就更有保障。市人大代表、龙海市东园镇厚境村党支部书记曾福财告诉记者,2018年,厚境村取得村民人均收入28600元,村财收入300万元的骄人成绩。在村里,村民的医社保统一由村委会买单,农民看病不用钱,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能领取每个月的保障金,7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每年免费在村中体检。专业的移动式体检车直接开进厚境村,为村民提供全方位医疗体检服务。

  关键词:规划引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规划引领促乡村宜居”。规划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增强百姓福祉的重要内容。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市人大代表、平和县安厚镇径内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文同样在关注乡村宜居环境。他提出,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牢固树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

  龙海市厚境村是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获得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福建省首批“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市人大代表、龙海市东园镇厚境村党支部书记曾福财介绍,近年来,厚境村以宜居环境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有序”的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在曾福财看来,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还在宜居上,有水有土斯有人。“近几年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取得很大效果,农民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特别是河长制实行以来,农村的水系水环境变化很大,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建议政府主导、规划,加大力度处理,更好更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记者 郑来珍 陈静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