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前行,40年收获满满。我市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全市经贸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出新步伐,助推漳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的号召。1月8日的“两会”上,我市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要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努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图为漳州九龙江古雷码头。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以“新”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实施创新能力突破行动,推动产业、创新、人才、资金、政策相互融合,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2%以上;对标科创板要求,创造条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实施招才引才个性化政策,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养使用两手抓,进一步扩大人才‘朋友圈’等方面让我印象深刻。”市人大代表、福建省海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海山说,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审批和办理业务,举办2018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等。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这无疑为我市企业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为我市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漳州科华成立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漳州科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市人大代表、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工段长陈皓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长期的支持与企业努力下,漳州科华才有今天的成绩,成为业界公认的国内高端电源领域龙头企业。希望漳州广大企业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努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以“侨”搭桥扩大经济开放 “漳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之一,侨是漳州的一大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水平,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这将让更多人认识漳州、了解漳州、走进漳州、投资漳州。”市政协常委、澳门漳州同乡总会会长、珠海亨利来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荣华表示,漳籍侨胞对祖国和家乡有特殊的情怀,希望祖国兴旺发达,希望家乡繁荣昌盛。他们之中有不少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商业网络,是我市引进外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桥梁和渠道,以侨引侨、以文弘侨、以心联侨、以情聚侨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的有效方法。改革开放再出发,希望漳州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键区域与侨团合作设立产品展览与经贸合作,在海外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希望更多的侨胞将自身事业发展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有机结合,为漳州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以“情”相牵深化漳台合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视对台工作。”市政协委员、市台盟副主委沈惠玲告诉记者,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利好措施,比如:围绕做深做实漳台融合文章,深化“四个一”工程,推进“同城待遇”应享尽享,提升台胞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化漳台产业对接,拓展技术、管理、项目、服务等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支持台资企业增资扩产深扎根;提升对台展会实效,密切漳台人文交流,吸引更多台商台青来漳创业就业;完善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功能,推广设立台胞服务窗口,维护台胞台商合法权益等,这些利好举措将吸引更多台湾人才来漳投资兴业,让台商台胞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效促进漳台两地快速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李润廖瑜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