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19  >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

勇于担当促发展 敢于创新促跨越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19-10-22 16:41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沈小琴  沈小琴
字体:【

  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蔡丽芬 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陈艺章

  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以下简称“漳州台商区”)于2012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作为全新区域,其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植根角美福地、对接厦漳融合、做好对台文章,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跨越。成立伊始,漳州台商区乘着党的十八大春风扬帆起航,一路乘风破浪,持续推动“由镇到城”的华丽蝶变,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7年来,全区GDP从2012年的158.8亿元增长到2018年300.73亿元,年均增长10.7%,增幅连续七年排在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7%、13.4%以上。2018年用占全市1.2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7.6%的GDP、12%的规模工业产值、10.3%的税收、14.4%的出口、45.6%的实际利用外资。全区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全面提升。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更优、实体经济更强。漳州台商区透过工业促全局,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有各种经济组织56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700多家。自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84亿元,技改投资58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2018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674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其中,特殊钢铁、汽车汽配、电子家电、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562.1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4%,占比逐年提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5.4:66.8:26.8优化为3.5:67.5:29 。外贸转型加快,于2017年荣获全市唯一的“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共兑现企业奖励约1.6亿元。复制厦门自贸区政策,目前,已有11项自贸区通关便利化措施在我区顺利实施。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通过验收,区内企业可享受与自贸区一样的通关便利化政策。

  二、聚焦高起点规划,城乡环境更优、形象更好。围绕漳州城市副中心定位,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致力打造城市建设新样板。完成了2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美山、龙江、社头三个片区控规,开展7.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城市设计。其中,《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于2013年获得福建省优秀城市规划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三等奖。完成“多规合一”,明晰每块用地功能。201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漳州市中心城市副中心,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发展定位实现“三级跳”。突出“水城、绿城、文化名城”城市特色,按照“五先五后”原则,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建成区已达3平方公里。深化“生态+”模式,建成5公里的休闲步行道,改造提升“花田美事”,给老百姓留下永远的生态空间。凸显“闽南风、漳州味”,投资1.76亿元对324国道沿线和旧城区建筑立面进行“穿衣戴帽”,改造长度7.6公里,建筑立面面积36.2万平方米。注重产城融合,加强与漳州主城区对接互动,不仅建起了一批高楼,也培育了一批产业,万达、万益等城市综合体及龙佳睿途、多棱等高端酒店相继投用,城市建设档次和形象品位持续提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红线底线,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厚植乡风文明,组建万名平安志愿者,临街店家落实“门前三包”,角美镇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鸿渐村连续两届获“全国文明村”。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批6个试点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杨厝村被列入全市典型示范村。

  三、聚焦高水平融合,发展更具特色、更有深度。漳州台商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对台先行先试,努力让更多台商在这里投资兴业、更多台胞在这里落户扎根。目前,区内常住的台商台胞有500多人,在册的台资企业161家,总投资约65亿美元,产业涵盖食品加工、特殊钢铁、电子家电等三大主导产业,台塑、统一、泰山、灿坤、福贞、长春化工、嘉文丽等台湾七大上市集团先后到台商区落户,成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撑。2018年台资规模工业产值实现223.8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33.2%;出口约占全区出口85.6%。精心规划建设了台湾青年创业基地,设立了2000万元发展基金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众创团队提供一系列配套政策。目前,基地已吸引和接收38个两岸青年创业团队,被福建省台港澳办授予“福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和全国首个“台湾青年创业税收基地”。2018年7月入选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为台企带来五大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已为15家台企利用便利化结汇92笔,金额达6.6亿美元。今年8月,为首批台商、台胞颁发了《漳州市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共为台商授信总额达15.7亿元。这一创举,使得金融惠台政策不仅惠及台胞个人,也惠及台商台企,让台商台胞有更多的获得感。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突出基础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互促、民生互惠互利,建成了厦漳同城大道、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等一批协同发展项目,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即将开工建设,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聚焦高标准改革,营商环境更优、发展更有活力。漳州台商区自成立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企业、总部经济、建筑业、蘑菇工厂化、人才发展、对台融合等措施办法,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今年7月1日,为进一步深化台商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市委从机构编制、审批权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区高度重视,成立了台商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11个工作机构揭牌事宜,调整任用了一批科级干部,新增设和新升格的机构班子成员配备已全部到位。此次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通过放权赋权、完善区划格局,提高区域的要素保障能力,实现了区域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使得管理体制更“顺”、服务职能更“优”、发展支撑更“强”、干事氛围更“浓”,有效激发我区经济活力和增长动力。

  五、聚焦共建共享,群众幸福指数更高、生活更加美好。坚持把所得的财政优先用于民生领域,七年多来民生累计支出约94.3亿元,占比逐年增加。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支出9156万元实行兜底帮扶,同时,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从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等方面给予帮扶到底,提前实现全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聚焦“四难一差”,投入23.23亿元,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目前已有53个校安工程和3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9964个、新增床位400多张;特别是成功引进了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北大培文学校、福建华夏高级技工学院、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漳州实验小学台商区分校及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促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漳州市第五医院、漳州泰禾医院等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和5个安置房(其中有2个已建成投用)正加快推进,建成角美镇敬老院、1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9个农村幸福院;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漳州台商投资区取得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站上新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不负时代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