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干部会被群众认可?什么样的干部会被群众记牢?时刻心怀群众、与群众同甘苦、为群众谋幸福的李文庆,用造福一方百姓的杰出成绩作出了回答。20世纪70年代初,时任云霄县委书记李文庆带领干部群众不畏艰辛,克服万难,建成“江南红旗渠”——向东渠,在崇山峻岭间书写了一份精彩答卷。 这份答卷书写的是真情爱民的初心使命。“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参加地方建设时期,李文庆始终把人民疾苦挂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千百年来,云霄百姓深受旱魔之害。李文庆到任后,淡化“做官”思维,俯下身子作调研,放下架子摸实情,作出兴建向东渠的大胆决策。当他目睹东山岛旱情比云霄更为严重时,立下了“水不过东山,向东渠不算胜利”的铮铮誓言。最终,向东渠穿山跨海、巍峨高耸,潺潺清流惠及云东两县数十万人民,不仅创造了水利工程的奇迹,也浇灌出两县人民璀璨的友谊之花。 这份答卷书写的是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旱灾为害,能不能除?漳江之水,敢不敢引?“干就要一干到底!”面对诸多阻力,李文庆以“舍我其谁”的强大担当精神,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建设向东渠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只要有一丝犹豫和退缩,就会前功尽弃。“不完成任务,死也要死在工地上。”李文庆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带动一大批干部群众卖牛、卖船、让住房支援建设,测绘设计、技术攻关,跋山涉水、肩挑锄挖,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份答卷书写的是克己奉公的公仆本色。“无一例贪污受贿、无一例挪用公款、无一例以权谋私。”李文庆在耗资千万的向东渠建设中,真正做到清白做官、干净干事。作为93岁高龄、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文庆,数十年来工作岗位在变、身份在变,惟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做人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靠本事吃饭。”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李文庆都给自己定下规矩,也为子女树立了榜样。 历史的风云已经淡去,为民的初心却从未褪色。如何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如何结合岗位践行初心使命,脚踏实地推动各项工作,书写新时代执政为民的精彩答卷?老党员李文庆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少勇 林 堃 蔡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