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19  >  聚焦2020漳州两会  >  两会画卷

大抓工业 抓大工业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0-01-03 09:54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沈小琴  沈小琴
字体:【

  2019年10月16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2019年12月28日,位于龙海的金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首台车下线。

  加 做大工业总量

  2019年4月,全市工业发展、开发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吹响了我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号角。6月,漳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为全市“工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实施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近年来,我市重点培育44家省级工业龙头企业、77家省级高成长企业、63家省级新增长点企业(项目)、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家,一业一策提升产业竞争力。今年已兑现省市各类资金7933万元,惠及企业770家次。

  项目驱动工业“质”“量”齐飞。一方面,抓招商、引大项目。2019年1至10月,全市民企合同项目共签约238个,计划总投资874.77亿元。另一方面,促开工、扩大储备。力促一批已签约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重点跟踪推动6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已签约的民企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着力推进技术改造项目跟踪挖掘储备,积极辅导上报入库,确保新增的每个项目都能按时入库统计,做到应统尽统。同时,抓在建,强大支撑。抓紧抓实8个省级“重中之重”、849个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及91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切实增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的强力支撑。

  减 减轻企业负担

  2019年,我市以“五个一”推动工业发展,即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破坏环境一查到底、亲清政商关系一以贯之。

  推出一系列服务企业举措。营造温暖“气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才能激发企业更强的新动能。2019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推出“降门槛、简流程、压时限、扩秒办、优审批”等20条服务工业企业创新举措。其中,市属重点工业企业登记平均约3.5小时可完成;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时限从法定90个工作日改为当日办结。

  采取一系列稳增长帮扶措施。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情况,及时做好预警、帮扶,力促短期减停产企业摆脱困境。充分发挥市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减停产企业、工信系统“一联系、三挂钩”帮扶机制作用,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落实一系列惠企政策。一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惠企政策公开”专栏,对310项惠企政策进行集中公开、集中解读、集中监督。二是优化政企直通车,打造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到三个“直通”。三是建立“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高效服务企业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共计发现598个问题,已解决593个问题,5个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

  乘 激发创新活力

  2019年5月起,以“绿色共享创新融合”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全面拉开战幕。

  举办大型展会。与此同时,第2届中国钟表设计大赛、首届漳州食品交易会等一场场思考创新、谋求发展的赛事接连举办,有力推动了漳州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而开展工业园区竞赛,则推动了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载体承载力。

  突出产业新融合。以三宝、龙轴、天福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科技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能集聚创新要素、适应市场的产业研究院,促进科研、教育、生产联动发力。目前,全市培育企业技术中心130家,工业设计中心45家,市级以上智能制造企业107家。恒丽电子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此外,我市在信息赋能上下足功夫,全年完成4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11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项目管理体系贯标认定。

  除 淘汰落后产能

  2019年,我市按下工业“瘦身键”,淘汰落后产能,为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腾出空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决策部署,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释放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清理低效劣势企业。全市各级减税办实施挂图作战,将四十四批工作任务清单完成情况上墙,对表销号,逐项抓好落实反馈。同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加大整治“低散乱污”企业力度,按照关停取缔、停产整改、限期搬迁的类别,逐一确定整治措施,进一步清理低效劣势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剥离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资产。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019年,我市着力提升漳州工业新城的“绿化率”。突出工业绿色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新城绿化率。截至目前,全市有3家单位跨入国家级资源再生、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体系行列,8家企业荣获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22家企业入选市级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单位。

  这一年,工业步履铿锵

  决策引路

  ◆ 4月1日

  全市工业发展、开发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对加快漳州工业发展进行再宣誓、再宣言、再承诺。会议提出,要旗帜鲜明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断开创我市工业发展新局面。

  ◆ 4月23日

  市委书记邵玉龙主持召开全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希望企业家从“拼、专、韧、敏、义”五方面入手,努力培养企业家精神,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社会的脊梁。

  ◆ 7月19日

  市委书记邵玉龙主持召开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会议要求,要透过工业促全局,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着力建设工业新城。

  ◆ 12月25日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力向工业聚焦、政策向工业聚力、要素向工业聚集,全力实施“1144”工程,推进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能转换。

  政策给力

  ◆ 5月9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古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古雷、霞美、杜浔、沙西四个乡镇,成建制委托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

  ◆ 6月下旬

  漳州出台“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从支持重大工业项目落地投建、企业做大做强、智能制造、研发成果转化、做优工业品牌、市场开拓、企业融资、校企共建等“八大支持”,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7月1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进一步深化台商投资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会。优化台商投资区机构设置,在现有8个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增设3个工作机构;进一步将未下放的市级部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台商投资区。

  ◆ 8月1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漳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动员大会,启动漳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龙海市九湖镇、颜厝镇,九龙江西溪南岸南靖县靖城镇所属18个行政村,漳州市大房农场(含白花居委会、院山居委会)和芗城区西桥街道办事处的南星村、南山居委会、大桥居委会,成建制委托漳州高新区管理。

  ◆ 10月12日

  《漳州市支持工业招商引资若干措施》出台,提出一系列支持及奖励举措,涵盖落户一次性奖励、企业培育奖励、盘活闲置资源奖励、企业研发创新奖励、企业贷款贴息奖励、产业人才引进奖励、全员招商奖励、上市企业引进奖励、“一站式”服务支持、特别贡献奖励等十大方面,助力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

  ◆ 11月6日

  市政府办印发《漳州市工业企业不动产权属分割实施意见》,着重从盘活工业企业资产、解决融资困难等方面予以支持。工业企业厂房可按层办理不动产权属分割,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12月19日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式出台《漳州市加强金融服务工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6个方面25条金融服务工业发展的“政策干货”,涵盖银行、保险、政府增信、资本市场、类金融机构等,用“真金白银”为工业企业“强筋壮骨”。

  成果丰硕

  ◆ 6月18日

  漳州市与省国资委、省属企业战略合作及项目对接签约会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举行。当天,我市与省属企业对接项目29项,投资总额776亿元,现场签约项目10项,投资总额575亿元。

  ◆ 6月19日

  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百万吨级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装置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是两岸合资合作标志性项目,也是迄今为止陆台合资建设的最大规模石化产业项目,批复总投资345.7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300亿元以上。

  ◆ 8月12日

  漳州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建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也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综合服务商,连续多年荣登《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将在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务实合作。

  ◆ 9月9日

  漳州中铁世博城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位于漳州高新区,总投资达500亿元,项目分会展产业、商业和住宅三大板块,总建筑规模达360万平方米。

  ◆ 9月26日

  我市举行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助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再加温再提速。共签约、开工、竣工投产项目337个,总投资达2792.1亿元,项目涵盖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

  ◆ 10月16日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项目正式开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将批量化建设。

  ◆ 11月18日

  第十一届农博会·第二十一届花博会举行项目现场签约仪式。共40个项目签约,其中工业项目29个、占比72.5%,总投资208.04亿元、占比60.9%。

  ◆ 12月28日

  龙海金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首台车下线,标志着该基地进入试生产阶段。漳州龙海金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是我省重点项目,项目围绕打造全国最先进的客车生产基地,采用新能源专线生产,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350亿元。

  -本报记者 廖瑜婷 闫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