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19  >  聚焦2020漳州两会  >  两会画卷

中心城区:“十项行动”显宜居“城市双修”惠民生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0-01-03 10:41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沈小琴  沈小琴
字体:【

  

  湘桥湖公园(龙文区)

  南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

  农村公厕(龙文区)

  下碑新村安置房(芗城区)

  安居工程——安得广大厦(高新区)

  动车站停车场(高新区)

  古城宋河整治(芗城区)

  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高新区洪塘村)

  南江滨路——金峰大桥(高新区)

  排水户入户普查——洗车店

  垃圾直运排水户入户普查——餐饮店

  老旧背街小巷改造

  截污纳管

  雨污管道全管网普查和清淤吸污

  湖内新村污水收集治理(芗城区)

  水仙花园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芗城区)

  响水桥黑臭水体治理施工现场(龙文区)

  工业废弃物处置中心(高新区)

  老旧道路综合改造(芗城区)

  南昌路立体停车楼建设

  农村污水处理(天宝过塘)

  美丽乡村(天宝镇珠里村)

  北仓路(芝山段)

  联十一线北溪大桥(龙文区)

  九十九湾整治(龙文区)

  古城夜色(芗城区)

  湘桥水系和传统村落保护(龙文区)

  2019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实施交通畅通、城市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管网建设、景观提升、配套服务、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开展中心城区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功能。为进一步推动广大群众对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的了解、支持、参与,全面展示漳州市2019年宜居环境建设成效,本报推出“美丽漳州建设成果”专题,敬请关注。

  在漳州城区,每天都在增添新的路畅灯明和清水绿岸,美丽的风景在眼前流转。路宽了、河岸通了、水清了、老街巷整洁了、公园更多更美了,在漳州城区的生活愈加方便,“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水”的美好愿景在漳州触手可及。

  2019年,漳州市委市政府聚焦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城市供水、污水垃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历史街区、城市街景、重点区域、居民小区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领域和问题,开展提升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持续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资源要素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市区新建改造道路13.8公里,北仓路芝山段、龙溪北路、长福路等建成通车,水仙大街和南昌路、元光路等3条道路改造基本完成,福响路、草寮街、石仓北路等3条断头路打通,打锡巷、柑仔市等18条老旧背街小巷整治完成,城区交通更加顺畅;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120个,建成投用芗城区政府停车楼、新华北小学停车库等,基本建成大通北路地下停车库,新增城市公厕20座,基本完成21个老旧小区整治和78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城区生活更加宜居;消灭建成区10条城市黑臭水体,河道水质持续改善,三湘江、浦头港、九十九湾绿道基本贯通,西院湖公园二期、湘桥湖公园建成开放,上美湖公园基本完成即将开放,城区环境更加生态;蒲姜岭垃圾焚烧厂二期建成投用,东墩污水处理厂二期、二水源城区段、第三水厂开工建设,城区配套更加完善;“属地吹哨、部门报到”的协调机制基本建成,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资源聚集、重心下移、水平提升,城区管理更加精细。至2020年底,老城区将打造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样板。

  漫行在河边绿道上,虽值冬日,但明媚的阳光时不时透过云层,流连波光粼粼的水面。在享受这绿色生态福利时,有人会问,原来的黑臭水怎么变清了呢?

  水是一座城市的源泉。漳州市坚持污染源头治理,按照务必穷尽污染源头的原则,普查污染源,建立大数据库,将治理项目清单化、制定“一源头一解决方案”,落实“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拆占建绿、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等措施。2019年重点打好污染源治理攻坚战,结合道路改造、街巷整治、小区整治、管网排查修复等工作,排查排水管网400余公里、检查井2万余个、排水户16797个、沿街餐饮店面5400余户,完成截污纳管改造1450处。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相比整治前增加约3万吨/日,进水COD浓度增加约64mg/L,收集处理的污水量更多、浓度更高,河水更清,治理的成效显而易见。 ⊙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