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坂里乡新春村贫困户汤道荣连年扩种韭菜,“钱袋子”越来越鼓,且看—— 韭菜一茬茬 生活节节高⊙记者 陈益雄 廖瑜婷 通讯员 林少波 大寒时节,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美誉的长泰县坂里乡四处绿意盎然,田间一畦畦韭菜长势喜人。收割、捆扎、分拣、装车……新春村的汤道荣娴熟地忙活着。 “按今天的行情,这一茬就能挣个两三千元,2019年单韭菜收入就有4万元。”他开心地比划着手指算了一笔账,笑得眼角挤出了几道深深的褶子。 时光回溯,五年前的汤道荣却因为贫穷,终日难见笑脸。 2015年,汤道荣的妻子患上乳腺癌,他先后向亲戚朋友借了11万元,原本并不富裕的日子一下如坠冰窟。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刚上大一的儿子应征入伍,但高昂的医药费依然使汤家债台高垒。转机始于2016年,因病致贫的汤道荣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坂里乡一方面通过产业帮扶“做加法”,把蛋鸡养殖作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将100只蛋鸡苗免费赠送给贫困养殖户。汤道荣养的蛋鸡一天最多下80颗鸡蛋,每月能卖2000多元。另一方面,坂里乡力促医疗费用“做减法”,为汤道荣妻子办理城乡居民医保、购买扶贫保险、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方位为医药费“减负”,有效缓解“看病贵”难题。 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汤道荣家当年就顺利脱掉“贫困帽”。 “勤劳”“爱打拼”,这是村民们对汤道荣最集中的评价。在采访中,他一字一顿地说:“政府帮我脱贫,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2018年,蛋鸡产蛋能力下降,蔬菜产业迸发活力,乡干部鼓励大家种植韭菜。汤道荣动心之余却也难免犹豫:没技术、没经验,这菜能种吗? 摇摆不定之时,汤道荣收到了扶贫资金补助6000元。坂里乡副乡长苏进侨还主动牵线乡里的春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他免费提供种苗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服务。 “资金+技术”,汤道荣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2018年3月,他租用1.6亩地,种下充满希望的韭菜苗子。 “每次公司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老汤都会参加,如今他已是种韭菜能手。”春芳公司负责人汤土宾说,勤奋踏实的老汤让他感动。现在,公司聘请汤道荣兼职开车运输种子苗,每月工资3000元。坂里乡政府立足长远,对施肥用药都作出具体规定,有效保障韭菜品质。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助农合作示范厅”,采取“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平台+贫困户”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拓宽销售市场。 汤道荣在摸索中学习,在忐忑中前进。不到4个月,汤道荣的第一茬韭菜收割了,赚得“第一桶金”。2019年3月,汤道荣一鼓作气把韭菜田扩大到3.6亩,家庭收入直接翻番。 韭菜熟了,日子美了,汤道荣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他决定把原来种植辣椒的1亩地也改种韭菜。 “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再过两年儿子大学毕业,我打算盖间两层楼的房子给他当婚房,我们夫妻俩就等着抱孙子啦!”汤道荣粗糙的大手轻轻地触摸着嫩绿的韭菜叶子,嘴角微微上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幸福的模样。
“伸手”不如“动手”![]() 汤道荣正在给韭菜施肥 记者 陈逸帆 摄 长泰坂里乡的汤道荣是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导致贫穷的原因一是爱人得了场大病,二是儿子求学费用高。因病致贫在农村非常普遍,也很受同情。汤道荣本可躺在扶贫政策的“温床”上,“心安理得”地向政府、向社会伸手,等待救助。然而,我们在坂里乡采访时,却听到了一段很励志的脱贫故事。汤道荣的想法很简单,言语很朴实,他说:“与其一味地伸手,还不如自己动手。” 人生有起落,斗志不能输。因病致贫的汤道荣没有向生活低头,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迅速甩掉“贫困帽”。近两年,他不仅扩种“坂里网红”韭菜,还栽下300多株蜜柚,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付出什么,它就给你回报什么。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府帮扶是外力,贫困户自身脱贫意识的觉醒才是根本内因。贫困怕不怕?脱贫难不难?汤道荣用实际行动作了回答。 ⊙记者 陈益雄 廖瑜婷 责任编辑:邓文忠 饶超毅 陈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