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挺想回娘家的。”作为新媳妇的林凡群望着门外车辆稀疏的道路,显得有些无奈。按照计划,这个时候,她应该和丈夫一起,带着刚满两个月的女儿回到莆田娘家。而今,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林凡群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宅”在家中,给父母“云拜年”。 1月27日,雨过天晴,记者来到平和县霞寨镇团结村,在355国道沿线看到家家户户虽大门打开,但没有看到人员聚集现象,一辆辆私家车齐齐整整地停在门前“休养生息”。走亲访友的热闹场景不再,街上鲜少人员走动。 ![]() 昔日春节时热闹的农村,因疫情来袭,变得冷清而紧张,乡村基层组织全力投入抗疫工作,民众的防护意识不断增强。 “我婆婆总算把口罩戴起来了”团结村村民卢丽芬告诉记者,年前她劝婆婆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好说歹说都劝不动,“还说咱们农村空气好,菩萨也很灵,春节戴口罩不吉利,把我气坏了”。这些天来,经村里干部不断宣传,婆婆防控意识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街买菜主动戴起了口罩。 ![]() 农村地区许多人没有浏览新闻信息的习惯,年长者尤甚,为了引起更多人对疫情的重视、普及防疫知识,许多人通过编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等方式,呼吁取消春节聚会。 “霞寨群众请注意,防抗病毒新形势,新型肺炎武汉起,全国感染几千例……”一段闽南语顺口溜在手机上循环播放,72岁的村民周美英坐在自家门前晒太阳,拿着孙女的手机认真听着。没有了语言障碍,这段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在微信群中得到广泛转发,在中老年人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景区关闭,民俗、文体活动取消,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让村民卢冰冰开始觉得焦虑不安。在权威媒体上浏览到一则《疫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之后,她选择用“主动性休闲”来正确应对焦虑。“比如说下棋、看书、学习新技能等,用这些需要花心思、动脑筋才能享受乐趣的活动来充实自己,我觉得很管用”正在厨房里学习烘焙技术的卢冰冰轻松地说着。 与卢冰冰不同,她的妈妈周淑娥则乐观许多,和邻居一起戴上口罩,搓起麻将。 当问及防疫看法时,周淑娥爽朗地笑了,“你看,我们村就有一户人家,来了3位武汉籍的亲戚,村干部劝他们不要出门,这都好多天了,一直未见他们人影。村里工作做得很好,让我们村民很安心。”周淑娥表示,防抗疫情不可大意,对病毒要有科学的认识,需防护在前,恐而不慌,切不可自乱阵脚。现阶段最好的做法就是足不出户。 针对返乡人员,霞寨镇政府于1月23日召开会议,村(社区)负责做好辖区从湖北返乡人员的摸排登记工作,配合各工作专班做好疫情监测、宣传等工作。“提前摸排登记,掌握返乡人员动态,他们一下动车、飞机,工作人员就直接将他们送往各自家中,杜绝与旁人接触。”霞寨镇镇长曾剑光向记者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在全镇公园、菜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进一步强化清洁保洁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卢振佑介绍说,为防控疫情,村干部每天都要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村里成立小组每天入户为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村民们见到我们上门大多很热情,积极配合我们开展工作。” ![]() 虽然疫情严峻,但民众对生活及未来,信心依然。乡村防疫阻击战打响,村民不慌不乱,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幽默转发:“今年过一个真正的鼠年,把吃的喝的拖进洞里关上门,慢慢吃,慢慢喝。等吃完了,年过了,春暖花开了,大家再上街头,繁花与共。” 本网记者 周媛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