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收看电视剧《谷文昌》后,陈银龙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关于谷文昌的铁枝木偶剧。他不仅查阅了相关老照片和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背景故事,为创作收集素材,同时还开始着手雕刻木偶头像,并制作服装。他打算通过铁枝木偶戏的形式,将谷文昌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陈银龙和文化艺术结缘,要从父亲和谷书记的故事说起。1962年,为了挖掘和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谷文昌老书记发起创办了东山县潮剧团,为了寻觅人才,几次三番下乡四处打听。“有一回,谷书记从镇、村干部那里听说了我父亲的事,便特地到村里看演出。”陈银龙说,当时父亲是岐下村最为出色的潮剧演员,被大家亲切地唤为“岐下老丑”。谷文昌看了他的精彩演出后,决定将他破格选入县潮剧团。“每每回忆起此事,父亲都感恩谷书记的‘另眼相待’。”陈银龙说,要是没有谷书记,父亲这一辈子或许只能待在村子里了。 父亲到县潮剧团工作后,常常听到谷书记鼓励、关心文化工作者的话语,“不要担心文化水平低,只要能为群众演好戏,都欢迎。”正是因为有了谷书记的支持,县潮剧团聚集了不少人才。自谷文昌老书记离世后,他的夫人史英萍每年来东山都会到陈银龙家,和他的父亲攀谈。 “东山人民会堂里,台下人山人海,而父亲就站在舞台上演出。那个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陈银龙说,为了方便县潮剧团演出,谷书记提出要建设人民会堂,让群众有观看文化演出的好去处。“直到现在,人民会堂依然发挥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陈银龙说,这幢老建筑也寄托着东山人民对谷书记的思念。 除了在潮剧团演出,陈银龙的父亲还一手创办了铁枝木偶剧团。“从父亲的手中,我接过了剧团的接力棒。为了缅怀谷书记和父亲,我会尽力做好这项事业。”陈银龙坚定地说,作为新一代铁枝木偶非遗传承人,传承和发扬谷文昌精神,是他的信念和使命。 ⊙殷琪 曾国清 责任编辑:杨朝华 罗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