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0 >> 为漳州代言为家乡带货 >> 争当漳州的推销员

福建师范大学大一学生甘萍: 看“天南锁钥”南炮台 遇白海豚出水嬉戏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2020-07-02 22:14  来源:漳州新闻网  编辑:王心如  郭涛
字体:【


  天南锁钥、黄金海岸、一秒穿越西班牙卡达凯斯的“网红”建筑,在漳州开发区随手一拍都是自带滤镜的朋友圈“大片”。

  就读福建师范大学大一的学生甘萍,家住漳州开发区。当她得知闽南日报社与团市委、市商务局、市文旅局联合开展漳州返乡大学生“为漳州代言为家乡带货”活动后,她积极自荐,为家乡的美景代言。

  漳州开发区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每一帧都是风景。从小喜欢历史的甘萍,首推景点就是南炮台。“在我心中,南炮台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甘萍迫不及待地领我们去素有“天南锁钥”之称的南炮台。

  漳州港的军事古迹南炮台,位于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的镜台山上。它濒临东海,紧靠大陆,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共同扼守厦门湾。

  1876年(清光绪二年)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改建南炮台,南炮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防炮台。抗日战争爆发后,九龙江出海口漳州一带成为闽南抗日前沿阵地。

  “当时的南炮台修建在镜台山上,以闽南传统的三合土夯筑技术筑起城墙,炮台设置有明炮两台,安置德国克虏伯海岸炮,并修筑暗炮以配合,炮台内有旗杆台、官厅、兵舍等。”甘萍站在克虏伯炮前介绍道。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门大炮是仿制品,但依旧威风凛凛,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茫茫海面,雄视万里海疆。

  1937年9月3日,日本侵略者进入漳州港,企图攻占北岸厦门岛。屿仔尾炮台重炮击中日本军舰“箬竹”型13号舰,致其最后沉没在深澳附近海域,立下了华南抗日战场上第一次击沉日军现代化军舰的战功,极大地鼓舞漳州民众抗击日本侵略,保卫家园的斗志,之后南炮台在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屡次立下显赫战功。

  城墙内,破败的兵舍、战壕、弹药库、练兵场等遗址,虽然历经100多年历经岁月风雨,依旧清晰可见。至今仍岿然屹立在漳州开发区镜台山上的南炮台,它曾在历史中播荡烟尘,也在岁月中历久弥新,吸引着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往登台怀古。

  今朝层层浪声,昔日浓浓硝烟,今朝徐徐清风,在厦门湾南炮台之上,有一片历史的天空,录着闽南人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

  “来到开发区,还有一个地方必须推荐那就是海错馆。”跟着甘萍,我们来到一座造型奇特的海洋馆,它与厦门岛、金门岛、双鱼岛隔海相望,是漳州地区首家海洋科普馆,也是国内首个以中国古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为主题,融历史教育、生物知识于一体的海洋科普馆。

  “海错”是我国古代对于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海错馆整个馆总共四层,共有4个展区,分为一楼的生物主展区,二楼的白海豚科普环保区,三楼观景平台,四楼360°无敌观景台。馆内大、小11个展区共展示了水母、海星、海笔、海兔、牛角、日本松球鱼、宽吻海龙、鲎鱼等100多种、5000尾(只)海洋生物。其中,“风暴之眼”展区360度的环形缸饲养了上千尾群游性鱼类,这其中还包括蓝眼泪,也就是夜光藻。

  “海错馆不仅是一座海洋展览馆,他还是中华白海豚的定点观察站,运气好的话,你可能会遇到白海豚出来水面嬉戏。”站在海错馆的中华白海豚的定点观察站,甘萍满怀期待且激动地说。

  360°超级无敌海景,近看全国首例离岸式人工岛双鱼岛、正方向眺望大小金门、俯望卡达凯斯小镇、远望鼓浪屿……在海错馆,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全球奇特可爱的海洋生物,感受到历史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魅力,还能凭栏远眺海峡两岸风光美景。

  尽管在太阳底下拍摄暴晒一整天,但甘萍没有丝毫疲惫感。甘萍多次邀请大家前来漳州开发区打卡玩耍。“这里有历史、有文化、有美景,你心动了嘛?”甘萍对着镜头比着爱心甜甜地说。

  记者 韩靓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