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0  >  中国女排娘家项目建设  >  我与中国女排的那些小故事

闽南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罗如岗: 报道女排也要拿金牌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0-08-20 16:22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洪晓琳  洪晓琳
字体:【

  2004年3月8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率队回漳州集训,一下车就紧紧握住罗如岗(右一)的手,对他长期关心支持宣传中国女排表示感谢。

  “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有特殊的感情,罗如岗就是其中一个。”记者翻阅《娘家·摇篮》郎平作的序,这句话映入眼帘。郎平口中的罗如岗,是闽南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一个闻名世界女排主攻手为何如此评价一个市级媒体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近罗如岗。

  难忘第一次采访郎平

  初次踏进罗如岗的家,他同女排队员的合照以及一颗颗不同时期女排队员签名的排球瞬间吸引记者的眼球。

  “那是第一次采访女排,第一次采访郎平。当时我刚担任体育记者,接到这个采访任务压力很大,但也觉得很光荣,有激情。”罗如岗说。1989年,中国女排“兵败汉城”后重新组建,备战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召回已退役在意大利打球的郎平。郎平随队回漳州集训。

  罗如岗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采访郎平的情景。当时,罗如岗找到时任女排主教练胡进,弄清郎平归队的新闻可以见报后,又向胡进了解了许多有关郎平的材料。1990年6月22日晚10点,郎平一踏进漳州体训基地,罗如岗立即作了采访。“一口气就采写了《郎平归队重披战袍》,为本报提供了一篇独家新闻,全国各大报纸都转载了这条新闻。”罗如岗说。这条新闻还获得1990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媒体记者的责任以及对中国女排具有特殊的感情,让罗如岗坚定“报道女排也要拿金牌”这一目标。30年来,他先后采访、跟踪、报道中国女排的稿件有390多篇33万多字,文章散见于国内外重要报刊、杂志,获省级以上新闻奖19篇(次),其中,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和国家级行业新闻奖一等奖有6篇。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同中国女排的队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度被称为中国女排的“随队记者”。

  陈招娣的一封特殊来信

  “没想到她会给我写信,真的没想到。”回想起30年前收到陈招娣写给自己的信,罗如岗脸上露出笑容。

  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失利后,国内一些媒体横加指责,女排姑娘处境艰难。时任中国女排领队的陈招娣特意从北京写信给罗如岗,希望他能采写一些让全国人民理解、支持中国女排的报道,为中国女排打翻身仗鼓劲、加油。“我就根据中国女排的特点写了一些分析女排失利原因的文章,唤醒国人对中国女排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支持她们重振雄风,不要横加指责。”罗如岗说。那段时间,他采写《重伫起跑线》《春光正露头》《期望》《金秋的期待》等通讯、述评,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

  中国女排处于低谷时,漳州人民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她们重振雄风、再创佳绩。为了激励女排不气馁、再腾飞,一座现代化的排球比赛馆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落成,就是现在的腾飞馆。“那时候,漳州人民一人出一块钱,集资五百万元,把腾飞馆的后续工程建完并投入使用。漳州人民就是以这样的情怀支持女排。”罗如岗说,“我在文章中将它概括成‘娘家人’是以‘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全力支持中国女排重振雄风。后来郎平就用这三个特殊点赞漳州人民支持中国女排的情怀。”

  郎平、陈忠和为我的书打call

  长时间跟踪、采访中国女排,让罗如岗比其他的记者更了解她们训练、生活的情况。他的报道因角度新颖、内容扎实,散见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刚开始,我也没想要出版这方面的书,后来因为长期跟踪、采访、报道中国女排,写了几十篇报告文学、通讯、调查报告,这些文章记叙了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建立和中国女排在漳州重新组建等历史性过程,也展现了女排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才想到如果将这些文章归类成书,对中国女排是一种总结和回顾,也可激励国人发扬女排的拼搏精神,是很有意义的事。”罗如岗说。

  1994年,罗如岗从这些作品中筛选出43篇、15万字的通讯、报告文学,汇集成《娘家·摇篮》一书。可书的序由谁来撰写更合适呢?正巧同年3月,郎平随“八佰伴”女排到漳州参加“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的揭幕仪式,罗如岗便邀请郎平为他的书作序。

  “郎平看了书稿以后,很谦虚地说,这序应该请袁伟民指导来写比较好。我说袁指导在北京,比较远,联系不方便。这本书里大部分写的是女排集体,不是个人,你作序也很合适。郎平就爽快地答应了。”罗如岗说。后来,郎平在序中写道:“目前,中国女排在通往世界冠军的征途中遇到了一些挫折,要走出低谷,再度辉煌,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娘家·摇篮》正值此时出版,显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必将激励着现今的中国女排,发扬老女排的优良传统,奋力拼搏,重振昔日雄风。”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重夺冠军后,罗如岗又撰写了反映中国女排的第二本专著《世界第一等》,全书42篇、16万字。“《世界第一等》是反映陈忠和担任主教练期间,中国女排艰苦训练、顽强拼搏、夺取世界冠军的艰难历程。陈忠和回漳州的时候,我拿着书稿专门找他商量,陈忠和看了全文后也同意为《世界第一等》作序。”罗如岗说。

  如今,罗如岗已经退休。当他翻阅着那些曾经采写的女排稿件,那一本本剪报,不仅记录了中国女排成长、拼搏的过程,也见证他“报道女排也要拿金牌”所付出的艰辛。

  透过一篇篇文章,让人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看到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驰骋,看到“女排精神”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翻滚中铸就起来。“我个人认为,漳州是孕育‘女排精神’的沃土,‘女排精神’是漳州体训基地‘竹棚精神’的优化升华。‘女排精神’有漳州的基因。”罗如岗说。

  ⊙记者 沈小琴 王鹏程 文

  责任编辑/杨朝华 罗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