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发行信贷业务影响的思考 陈文品 陈政锜 摘 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蔓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并且我们能看到在短期内疫情难以完全消除,对抗疫情可能将成为一场长久战,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会是持续的、多方面的。银行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仅要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也要保障自身安全,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疫情防控中应当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与此同时信贷业务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本文就农发行在疫情期间可能受到的影响试作探讨分析。 关键词:信贷业务;疫情影响;对策建议 一、疫情下我国的经济现状和企业情况 一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给我国的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国内的餐饮行业,几乎受到毁灭性的的打击,西贝、海底捞等连锁品牌餐饮店暂停营业,资金告急,星巴克上百家门店关闭;旅游行业亦是如此,春节本是出门旅游的绝佳时机,受到疫情的影响,往年人头攒动的景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停滞一天就是超过170亿元的经济损失;酒店的订单纷纷取消,据东呈国际集团提供的数据,全国门店春节期间平均订单间/夜取消率超过40%;仅春节期间,出租率同比去年春节下滑近50%,收入同比下滑80%。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这也是一场灾难,全国各地企业延迟复工,无法营业,没有利润,再加上需要支付房租、员工工资等,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群体实力雄厚、资金周转能力较强,相对来说受影响较小,但对于民营中小微企业而言,筹资难的问题本就长期存在,遭遇疫情更是雪上加霜。短期来看,整个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超过预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降低或延迟了短期需求,没有损害长期需求。疫情爆发导致一季度宏观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面临的巨大挑战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国民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压抑的消费和投资会有释放,国民经济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企业作为微观组织和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受到整体经济和行业波动的影响,企业是信贷业务的载体,企业受到的影响势必会对我行信贷业务也产生一定影响。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与企业和当前政策的关系密不可分,疫情对农发行信贷业务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转危为机”的新机遇: 1、整体资产质量有下降风险。经济下行会导致部分行业受损给我行的存量贷款带来风险,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由于防控需要,可能造成停产停业,甚至关停倒闭,这会直接影响我行贷款本息的收回;受到冲击的食品、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融资违约概率增大;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和资金优先保障疫情防控,抗疫所采用的短期财政刺激政策也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导致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农发行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PPP项目还款来源的稳定性;有些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返回、项目所需材料设备无法及时提供的问题,直接影响复工时间、工地管理等问题,导致成本费用明显增加、工期延误,对农发行已经审批的在建项目造成影响。 2、对信贷业务的营销受阻。因为疫情影响及防控需要,上门走访、当面营销难以实现,尽管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网络通讯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但其效果和效率相比当面交流都会大打折扣,可能出现双方信息不对称、合作忠诚度降低,发掘拓展优质客户的积极性也降低,对优质客户、重点企业的关系维护出现一定松懈。 3、延长贷款调查审批的时间。疫情期间系统内的业务联系减少,上下级行之间可能无法及时高效沟通,调查报告完成时间延长,前后台之间统一意见效率降低,对项目贷款审批的数量和质量将产生不利影响。 4、贷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疫情期间企业很难像平时一样接受贷后检查,即使接受,其精力投入也会不足,导致我行对企业的贷后工作可能无法做到及时到位,不能符合日常贷后检查标准。疫情期间我行内部也要求尽可能减少与客户不必要的往来,在这段时期,上级行对下级行的专项检查、抽查等均会推迟,对贷后管理工作将产生不利影响。 5、员工培训取消或推迟。因为防控疫情需要,一些信贷会议、专业培训、制度宣讲工作不得不推迟或者取消,或者通过邮件、通讯等方式自学,可能导致对最新政策理解不到位、文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政策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 6、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可能会产生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疫情初期医护用品等物资紧缺,迫切需要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二是公共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防疫需求,尤其是农村医疗体系的薄弱,急需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三、针对影响可采取的对策建议: 1、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牢牢把握风险底线。可以定期与联系人沟通,也可从行业内侧面了解;分类管控风险,及时建立受困客户管理台账,摸排存量客户受疫情影响情况,因企施策,可以采取贷款展期、减免罚息等措施,防止局部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尤其关注民营中小微企业,在谨慎支持的前提下,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或适当续贷缓解企业短期压力;及时调整信贷政策,跟踪防范风险,对于暂时受到疫情影响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以通过下调贷款利率、调整还款计划、调整贷款期限、贷款展期等方式做到不抽贷、不断贷,缓解企业短期困难,同时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2、持续与客户保持沟通联系。疫情期间,一方面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因为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大量的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维护好与重点企业、大客户的联系,询问企业需求、评估疫情带来的影响,共同探讨商定融资方案,这类客户不仅有规模大、人员多、营业收入高、利润可靠、现金流充足等特点,对地方经济、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上下游链条长、关系复杂,维护好同重点企业、大客户的关系,不仅发展了业务,为长久合作打下基础,又大概率防范了风险,确保了金融系统稳定。 3、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根据防控需要,调查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微信视频等方式开展非现场调查,待疫情结束后再补充实地调查;对于调查环节无法及时取得的签章、资料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先行办理,后续再补充完善相关资料、签字、手续等。对于应急贷款发放和资金支付,可以优化贷前条件、合同监督、支付审核流程,精准高效投放。 4、持续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通过非接触方式持续了解企业最新情况,采取视频方式进行贷后跟踪检查,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疫情期间即将到期的贷款,确保贷款本息能够及时足额收回;二是疫情期间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押品处置难度增加、押品价值降低,尤其是一些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企业的押品安全性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系统加强贷后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农发行贷款资产安全。 5、积极营销应急物资储备类信贷业务。农发行对物资储备具备一定专业优势,在做好农发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购销储业务的基础上,争取营销扩展业务范围,比如应急食品储备、救援物品储备等重要应急物资类储备领域,推动完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提前与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对接,利用县级支行网点大力支持县乡级医疗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抓住疫后补齐基层医疗防疫设施短板的契机,推动完善农村医疗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6、提升线上办公及服务能力。线上服务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未来客户能在家中进行支付、实现电子对账等功能,我们可以依托升级新核心系统、网银等不断优化完善渠道服务,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线上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持续推动业务管理信息化,加快信贷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改造升级,加入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线上办公能力,加快推广信息化办公手段,通过微信小程序、网络会议软件等移动办公平台,做到远程无纸化办公,逐步替代以线下办公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做到遇突发事件时业务能够正常运转,能将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向数字化线上方向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