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1  >  漳州市回眸十三五新闻发布会  >  第二场

闽南视频|漳州市回眸十三五奋进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1-01-14 09:34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洪晓琳  王一全
字体:【

  本次图文直播将于10:00准时开始。

  此次新闻发布会将紧紧围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紧扣“回眸十三五、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通报我市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成就,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

  发布会邀请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华,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伟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傅佳学,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卫东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图文直播正式开始。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惠贞担任主持人。

  陈惠贞:尊敬的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营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凝聚启航“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根据市委的要求,漳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从2021元月8日起陆续召开漳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紧扣“回眸‘十三五’、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邀请有关市直单位的领导,通报我市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阐释《规划》建议,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凝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正能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

  陈惠贞: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主要介绍城市发展方面的情况。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华,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伟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傅佳学,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卫东。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部分央级媒体、驻漳媒体和市直媒体,市直有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代表、龙文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下面,首先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华介绍有关情况.

  陈华:十三五期间,漳州市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两统一”核心职责,统筹好保护生态、保障发展,坚持探索实践、创新改革,努力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陈华: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实现全域统筹。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规划,发挥规划在富美新漳州建设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目标定位,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精心组织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及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延伸,芗城、龙文两区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区步伐。全面落实2014年省政府批复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统筹2369平方公里都市区范围的协调发展,形成从沿江向沿海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中心城区的吸引力、辐射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陈华:二是注重保护优先,守护绿水青山。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严守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面积237.62万亩,保质保量完成省级下达的237.12万亩划定任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地耕地,严格落实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时发现、制止违法乱占耕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两违”综合整治,抓好土地卫片问题查处。全市耕地面积268.28万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耕地保有量258.21万亩任务。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5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约1686.55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约316.28公顷。

  陈华:三是注重保障发展,助推经济腾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用地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报批建设用地697个批次,合计征收总面积115585.65亩,省及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共获批面积58215.27亩,占获批总面积的50.4%,有力保障了福厦铁路客运专线、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漳浦联盛纸业等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用海保障方面,全力做好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点用海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漳州核电、六鳌一级渔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海获得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用矿保障方面,推进建筑用砂石矿山出让,5年来共出让9宗机制砂,共计1300万立方米年产能;出让26宗建筑用碎石矿,共计400万立方米年产能,有力保障了全市建筑石料供应。

  陈华:四是注重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服务群众各项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严防地质灾害,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实现连续14年地灾“零伤亡”好成绩的设区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能简则简、能删则删”的原则,对涉及我局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由62大项104小项缩减为35大项70小项,促进事项最少、材料最简,流程最优。漳州市不动产登记平均办证用时为0.61天,全省排名靠前。全力解决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全市共列入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2个、25099套,经过三年多努力,已全部落实解决路径(其中已公告办证17325套,未公告办证7684套正有序推进)。

  “十四五”期间,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严格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全力保障发展、保障民生。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充分利用漳州都市区城镇群和环东山岛城镇群的港口、土地、交通等优势,集中力量深入推进两大城镇群建设。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开展,实施“拥江达海”空间拓展战略,加快建设东部新城,推动中心城市从滨江向滨海转变,构筑更优美的空间发展格局。

  陈华:二是维护自然资源安全。严格保护耕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全面推进耕地保量提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做好涉海涉岛区划规划的制定工作,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开展无居民海岛资源调查和整治工作。

  陈华:三是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引导开展我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健全生态修复制度,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全力推进完成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完成东山八尺门海域综合治理等历史生态修复项目。继续做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陈华:四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围绕保障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规划引领和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用地用海用矿服务,特别是要确保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市场化机制。深入推进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探索规划管理、服务保障民生的新思路、新举措。

  陈惠贞:感谢陈局长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卫东介绍有关情况。

  谢卫东: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漳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十三五”是漳州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环境执法强度前所未有;改革创新深度前所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谢卫东: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1.1%、8.32%、32.8%、17.2%。

  谢卫东:大气环境方面:2020年全市各县(市、区)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6年~2020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分别为97.8%、93.1%、90.4%、97.3%和98.1%。同比2015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每立方米34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20微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由每立方米57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46微克。

  谢卫东:水环境方面:2020年主要流域国省断面I~Ⅲ类水质达标率100%,比2015年提升了5.3个百分点;市县两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分别比2015年提升2.9%和0.5%;全市55条省考小流域全面消灭劣Ⅴ类水体,I~Ⅲ类水质比例为90.91%,比2016年提升27.27个百分点。

  谢卫东:土壤环境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国省控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0%以下;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重金属污染减排比例32.93%,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谢卫东:海洋环境方面:2020年全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为76.0%,比2015年提升3.3个百分点。重点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为100%。

  谢卫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四五”,我们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系统推进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具体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更加注重源头防控、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减污与降碳协同推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协同治理,加快建设美丽新漳州。

  谢卫东:三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依托生态云环境大数据,实现更全面的监督管理,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亲清服务和刚性执法并重,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谢卫东:四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蓝天工程”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重点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整治。“碧水工程”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碧海工程”坚持陆海统筹,重点加强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和海漂垃圾治理攻坚。“净土工程”坚持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重点加强土壤安全利用和危险废物监管与处置。我们将以项目促治理,推动目标和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惠贞:感谢谢副局长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请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伟辉介绍有关情况。

  周伟辉: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广大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十四五”主要思路。“十三五”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工业新城”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称号,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周伟辉:一是道路畅通让城市“快”起来。五年来,我们致力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预计达22.64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中心城区改造老旧小区62个、背街小巷40条、城市主干道7条,有效改善“出行难”“停车难”。

  周伟辉:二是水质提升让城市“净”起来。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供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全市完成14座水厂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新增供水管网1005公里,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供水普及率预计达99.93%。中心城区创建了58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完成157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攻坚,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851.6公里、雨水管网767公里、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7万吨/日,污水处理率预计达95.4%。中心城区以创建全国第一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为契机,10条40公里城市黑臭水体和易涝点全部消除。

  周伟辉:三是机制创新让城市“活”起来。五年来,我们坚持先行先试,在全国首创特殊类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促进老城区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提速提效,投入23.5亿元,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要求,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同时,在省内探索采用建筑工地“互联网+监管”,常态化、精细化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共有2个项目获得“鲁班奖”、2个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9个项目获得“闽江杯”优质工程。

  周伟辉:四是生态添彩让城市“靓”起来。五年来,我们探索推进“生态+”模式,打造了“五湖四海”生态项目,形成“半城花海半城湖”的生态景观,全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195公顷、绿道836公里,中心城区5290亩土地划定为永久性生态保护空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15.48平方米,主城区绿地率预计达40.77%,西溪郊野公园(龙文段)、古城开发建设等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周伟辉:五是住房保障让城市“暖”起来。五年来,我们坚持“房住不炒”,向住有所居目标迈进,2019年底,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28平方米,比全省人均高4.78平方米。坚持把住房保障作为重大民生工作来抓,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等方式,让一批又一批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安居梦”。累计开工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65305套,基本建成51430套,实施货币化安置20374户,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9771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9909户。此外,还创新模式实施“安得广”惠民安居项目,有4097户家庭申购受益。

  周伟辉:“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更新升级、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和扩容提质,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周伟辉:一是以服务民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速中心城区东部新城、市区北部片区、西湖片区、“女排娘家基地”片区建设,我们的《漳州市城乡暨中心城区“十四五”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全市初步谋划项目1165个,总投资约2250亿元,计划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约1000公里,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节水城市。

  周伟辉:二是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绿色发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约1万亩、绿道约500公里。持续推进黑臭水体及污染源治理,全市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8.5万吨/日,努力实现城市内河“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深入开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整体提高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周伟辉:三是以保障住房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坚持“房住不炒”,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市场化租赁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公租房租赁补贴,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周伟辉: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汗水换来漳州的美丽宜居,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陈惠贞:感谢周局长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傅佳学介绍有关情况。

  傅佳学:“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完成投资865亿元(位居省内第一),是“十二五”投资量(728亿元)的1.2倍。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了“先行”支撑。全市“两纵两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综合交通发展格局位居省内前列,总体适应、局部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

  傅佳学:一是公路网更加健全完善。累计完成投资695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2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73公里,其中新改建138公里,实现85%的乡镇30分钟便捷上高速,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达到1051公里,其中新改建417公里、路面改造282公里,生态示范路建设33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0%以上,实现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四好农村路”1243公里,改造危桥105座,实施生命防护工程2186公里。积极推动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灾毁保险等机制,经登记的农村公路全面列养,85%农村公路参加灾毁保险,农村公路APP三级联机运行。

  傅佳学:二是轨道漳州走上新征程。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已建在建铁路里程428公里(包括快速铁路239公里),其中新增43公里(包括高速铁路28公里),已建在建的铁路覆盖全市70%以上县(市、区)。开工建设福厦(漳)高铁和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推动从十二五的“动车时代”逐步进入“高铁+地铁时代”。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R1线和漳汕高铁目前前期工作取得一定突破,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傅佳学:三是港口规模化更加凸显。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港航能力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显现。全市已建生产性泊位69个、新增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新增4个),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5339万吨,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建成古雷航道三期工程30万吨级主航道等,新增、改善航道20.8公里。开工建设古雷作业区北1#、2#泊位工程、古雷作业区南15#-19#泊位工程和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码头工程等,在建生产性泊位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

  傅佳学:四是全面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纳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的通硬化路、通客车“两通”兜底性目标任务和建制村“畅返不畅”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省扶贫规划部署的国省干线骨架网络、推进通乡(镇)公路建设、实施“交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加快通村公路拓宽改造、提升农村路网安全设施水平、实施海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加快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推进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八项任务目标全面实现,全市97%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约60%建制村已通双车道公路,长泰、云霄、华安3个县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傅佳学:五是运输服务迈向现代化。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客货枢纽布局更加完善,新改建漳州客运南站、漳浦、南靖、云霄等4个公路客运枢纽和漳龙物流园、鑫展旺物流园、招银冷链物流园等8个物流园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网络货运、快递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年营收达66亿元。沈海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是省内唯一入选“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甩挂运输窜线成网,货车实载率平均提高20%,成本降低约15%。公众出行更加便捷,延伸优化公交线路184条,基本实现主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省内首创主城区采取“公交运营服务成本规制”和重要区域免费公交覆盖(已有17条免费公交线路)模式。

  傅佳学:六是行业治理踏上新台阶。智慧交通建设扬帆起航,重大桥隧和重点路段实现全天候运行监控,市本级启动“漳州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建设,促进全市交通运行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更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46辆,占比达到95%,实施了一批绿色交通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有力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消1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坚决把平安交通建设放在首位,内河水上客运、港口作业实现“零死亡”,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应急保障能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检验,有效阻止了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和扩散,全面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有力支撑复工复产。

  傅佳学:“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坚持综合交通发展适度超前、先行先试,努力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便捷的交通运输,获得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力争五年实现以下愿景:

  傅佳学:计划投资突破千亿大关,到2025年,现代立体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大通道大循环、快通道快循环、微通道微循环”,促进漳州形成“211”出行交通圈(周边临近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厦漳泉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市区至各县城、各县城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交通圈),着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四个一流体系,全力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快速有力、行业治理体系规范高效,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平台为根本支撑,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与市县两级交通运输全领域深度结合、深度融合,建设具有漳州特色的“路行车运管服”智慧交通生态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先行保障。

  陈惠贞:感谢傅局长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请记者提问。

  香港商报:市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交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请问傅局长, “十四五”期间,漳州将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傅佳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稳投资、优结构”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构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稳投资方面:谋划突破1000亿元投资大关、10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铁路项目5个约400亿元;高速公路项目7个约300亿元;普通公路项目约200亿元;运输场站(物流园)项目11个约50亿元;港航建设项目29个约60亿元。

  傅佳学:优结构方面:一是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统筹推进福厦(漳)客运专线、厦门城市轨道交通6 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开展漳汕高铁、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傅佳学:二是加快干线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重点加快漳武线永定至南靖高速公路南靖段建设,着重推进沈海高速公路漳州龙海至诏安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实现90%以上乡镇30分钟便捷上下高速。国省干线公路全力加快东环城路及连接线工程、国道228线龙海锦江大道三期工程、圆山大道等项目建设,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85%,全面提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傅佳学:三是推进现代交通物流园建设。重点加快龙海宝博国际综合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宇培漳州物流园项目、三宝海西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构建形成辐射闽西北、粤东北、赣南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

  傅佳学:四是推进港航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古雷作业区南15-19#泊位、招银港区21#、22#泊位、招银航道扩建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促进我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石油化工、大型散杂货物运输枢纽港。

  陈惠贞:谢谢傅局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漳州新闻网:这个问题想请问生态环境局谢副局长。我们了解到,2020年底漳州市开展了市级层面的环保督查,请谢副局长介绍一下督查的进展情况,以及咱们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民生问题方面有哪些举措?

   谢卫东:感谢您的提问,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以攻坚常态促整治长效,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谢卫东:一是着力推进污染源头治理。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表里如一”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染源头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5大类68种污染源头18823个,截至目前,完成污染源头问题整治18604个。针对区域性、行业性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市开展牛蛙养殖、建筑饰面石材加工、粘土实心砖、胶合板、废旧塑料制品、小电镀等六大污染源歼灭战,排查并清理1367个小散乱污染源。

  谢卫东: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通过12369热线、漳州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累计受理群众举报5844件,到期办结率100%。建立健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机制,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616件信访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671件,现已销号659件。五年来,我们还依法查处、主动曝光一批环境违法案件,起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推动一域的效果。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3913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420起,处罚金额1.204亿元。

  谢卫东:三是着力抓好综合督查整改。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020年漳州市市级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实施方案》,建立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制度,从市直20个相关单位抽调70余人开展为期15天的环保督查,重点督查各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情况,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措施落实情况,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情况,以及举一反三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此次督查体检,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459个、收到群众信访件281件,立行立改问题93个、即接即改信访件89件,发现问题全部录入“漳州生态云平台”跟踪督促,切实压实各级各部门整改责任。

  谢卫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精心管控、精准攻坚、精细化解上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陈惠贞:感谢谢副局长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海峡导报:房地产项目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请问陈局长,市自然资源局在解决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陈华:2017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有力有效推动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三年来共列入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2个、25099套。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除一个项目(90)套被司法查封暂未解决外,其他项目已全部落实解决路径(其中已公告办证17325套,未公告办证7684套正有序推进)。

  陈华:一是精心组织促突破。三年来,共组织召开由原国土、原规划、住建、消防、信访、法制办分管领导以及芗城、龙文两区分管副区长参加的市处置办专题会议63次,平均每两周召开1次,及时解决项目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强化上下联动协调,指导芗城区、龙文区相应成立处置领导小组,落实属地责任,共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陈华:二是一宗一策解难题。市区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个案问题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漳州市自然资源局严格按照《市区房地产项目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意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宗一策,千方百计破解疑难杂症,扎实推进问题逐步化解。

  陈华:三是简化程序求实效。坚持从民生出发,将开发建设单位违法违规的责任、规费征缴与无过错购房人办证的权益相分离,在保证房屋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及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最大程度简化程序,为购房户办理不动产权证,坚决不让群众为企业的责任“买单”。

  陈华:四是协调联动敢担当。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通过打破常规、不破底线,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切实履行牵头责任,组建工作专班,强化部门相互协同、业务相互衔接、信息相互共享工作机制,超前开展政策咨询、权籍调查、数据整合等基础工作,各成员单位依法依规依职责、协调联动、多措并举解决办证问题。

  陈华:过去,每月15日的信访日,市政府门口、市信访局门口时常聚集因房子迟迟未能办证而上访的群众。自处置工作开展以来,信访日因买房无法办证而上访的群众基本消失,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接下来,漳州市自然资源局还将持续发挥好牵头作用,扎实推进市区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跟踪指导。同时,建立健全从用地报批供应、规划建设审批、开发建设监管到不动产登记全方位覆盖、全链条衔接的不动产管理体制机制,探索“交房即交证”的实现路径,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陈惠贞:感谢陈局长的介绍,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漳州电视台:近年来,漳州开展老城区城市更新和建设管理提升“十项行动”,老城区环境面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请住建局周局长介绍一下这方面具体情况。

   周伟辉:谢谢这位记者对“十项行动”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求和城市更新的工作部署,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要求,在老城区组织实施建设管理提升“十项行动”,主要涉及市政设施、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历史街区、城市街景、重点区域、居民小区、散乱污染攻坚等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实现新升级,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主要采取了两方面举措:

  周伟辉:一方面,对“老”问题开出“新药方”。针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普遍存在的前期手续办理难、过程方案管控难、后续验收结算难等“老问题”,我们漳州市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漳州市特殊类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审批、监管、结算等机制。办法实施后,“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平均用时缩短了60%。如,市区老旧小区整治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原来需要167天,现在只需100天,改造项目数由2019年的13个增加至2020年的40个,而且还减少了前期费用,仅今年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就可节省政府投资资金300万元以上,实现了时间与资金双节约双提速,让项目更快、更省、更好的落地建设。我们提速提效的做法,在今年全省城市和农村建设会议上,受到王宁省长的肯定。

  周伟辉:另一方面,让老城区展现新风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交通不畅、路灯昏黄,老旧小区环境脏乱、设施缺失等“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化解痛点、疏通堵点,自2019年开展“十项行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3.5亿元。改造了53个老旧小区,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完成南昌路、元光路、延安路等道路改造,城市交通更加通畅;整治青年路、台湾路、香港路等沿街立面,改造更新古城历史街区,城市“颜值”更加靓丽;完成40条背街小巷的雨污分流、照明亮化提升、交通治堵、缆线规整等,群众出行更加顺畅便利。

  周伟辉:比如,联盟巷,改造之前只是一条200米长的小巷,汽车无法通过,经过拆堵和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环境和交通条件,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前来拍照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在各大社交平台“圈粉”无数。另外,“十项行动”中的公交运行系统优化、“达达通”公共自行车建设、店牌店招综合整治、餐饮洗车店面污染整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我们开展“十项行动”解民忧的做法得到了人民日报点赞

  周伟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十项行动”,聚焦短板弱项,聚力民生实事,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陈惠贞:感谢周局长的解答。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由于时间关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几位局长通报的信息量非常大,也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话题。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记者们如果还有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部门联系,再进行深入采访。

  陈惠贞:1月14日,市“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会议号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此,祝漳州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迈大步,城市建设取得更加辉煌成就。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新年伊始,祝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