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时曾是一名老师 在国难当头时 选择弃笔从戎 他热爱音乐 年过百岁的他 唱起《保卫黄河》时依旧激昂澎湃
顺着漳州市区北京路往南走,我们找到了严天元的居住地。这是一间颇具历史的老房子,与周边翻新后的房子相比,它显得相对独立。迈入屋内,通过天井,我们看到严老正在客厅看电视。见我们到来,他做了起身的动作,招呼我们进去坐。严老今年已经103岁,身子依旧硬朗,精神矍铄。
![]() 这是一间五十平方米的老房子,上下两层由木板制成的楼梯连接。在客厅的墙上,挂着“黄埔老人健康长寿”“抗战老兵民族脊梁”的牌匾和“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2015年福建抗战老兵聚会”合影等。 严天元出生于1919年。青年时代的严天元从漳州龙溪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福建龙岩永定、漳州百花村担任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选择弃笔从戎。他说:“我是一名老师,经常教育孩子要爱国,战争爆发后,我更要以身作则”。1939年,血气方刚的严天元辞去教师职务,报名参加漳州地区国民政府军事训练部的招考,并在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黄埔军校录取,分配到黄埔军校湖南武冈第二分校步兵科。 经历了几年战争的艰苦岁月,1949年5月严天元回到家乡漳州定居。如今,严老一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每天,他会自己准备早餐、午餐,在闲暇时下楼看一会电视新闻节目,到了中午再回楼上的房间午休。严老喜欢唱歌,在他的房间,我看到了《抗战歌选》《歌海——中外歌曲2000首》,翻阅目录,上面有许多他勾画的曲目。
![]() 采访中,我们问他能否现场唱一段,他答应了。他吩咐三儿子拿来歌谱,拿起随身携带的老花镜,翻开《歌海—中外歌曲2000首》:“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老人的歌声铿锵有力,富有节奏,在老房子里回荡。唱罢,他扶了扶眼镜,又翻了几页,“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顺着激昂澎湃的歌声,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歌曲还未唱完,严老的眼眶早已泛红。 2013年7月,民政部重申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享受同等福利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严天元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国家1000元左右的补助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央决定,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向约21万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表彰他们的历史功勋,彰显他们的荣誉地位。严天元便是其中一个,他收到了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我现在的生活很安定。很感激国家、共产党让我的生活过得平平安安。”严天元说。
![]() 临近中午,我们的采访结束了。严老起身打算上楼准备自己的午餐。从客厅到楼上的房间,要走15级木质台阶,楼梯两边铁制的扶手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发黑。台阶很陡,可严老每走一步都稳稳当当。他婉拒我的搀扶,独自走完这15级台阶。站在他的身后,我看见了一个抗战老兵英勇顽强的背影。 记者:沈小琴/文 林颖/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