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再一次翻阅《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回顾习近平同志1985-1988年在福建厦门投入特区建设的时光,常读常新,学思践悟,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养分。 《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真实还原和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从政轨迹。他的“立志”与“勤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来到东南沿海特区城市厦门。在1985年11月市委常委的组织生活会上,他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为厦门发展做“大事”,是习近平同志到任厦门时的一份初心。 习近平同志立志要做的“大事”,不仅包括那些把脉改革发展大势的事,也包括大力整治筼筜湖水质的难事、帮助以军营村为代表的落后村镇精准脱贫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的贴心事。习近平同志当年这些施政作为,体现了他的价值追求——立志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 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广大青年而言,立鸿鹄志无关自身身份地位、无关自身境遇为何,即便我们暂时处于平凡岗位,或许还不曾遇到急难险重,但仍然要怀着一份“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精神。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胸怀长远抱负,从点滴做起,方能既志存高远也脚踏实地,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习近平同志从政勤勉,为事业发展计长远的品质,也在《习近平在厦门》的字里行间展现。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厦门工作期间,能干、肯干、善干、实干,从不为个人计得失,只为事业发展计长远。当年,他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当地实际谋划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战略,毫不松手地抓了当时很多人认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心甘情愿做铺就未来发展的基石。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事迹,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供了重要标尺:从政者应勤于政务,青年学生应勤于学习、各行各业应勤于奉献……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一代又一代人勤于奋斗且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志”与“勤”蕴含在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实践之中,回望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尚书·周书》对于成事之要诀早已作出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指导。诚如此,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二者是实现“崇功”和“广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句含义隽永的古语,正是表明立志与实干缺一不可的关系,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做到了继承和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苦干实干,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广大青年更需要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与国家、民族一起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 杨可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