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通过打造特色园区、实施科技创新、激活“地标+”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且看—— 满园春色关不住产业兴旺富农家 ⊙云报 ![]() 云霄助农直播活动形式多样郭扬摄 隆冬时节,农村产业革命的春风拂“绿”云霄县,一处处特色生态观光园区花果飘香,一片片标准化示范基地绿意盎然,一场场助农直播活动精彩不断。这座农耕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郡,现已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县。 “满园春色”的背后,是不懈的耕耘与探索。近年来,云霄县大手笔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以工业化理念加快转型、以差异化思维谋划经营、以标准化生产提升效益、以网络化思维拓展业态,全力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现代农业品牌。尤其是今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后,云霄迅速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投入5.81亿元实施37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打响新一轮产业兴村富农发展战役,力争至2022年,全县水果、蔬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10亿元。 特色园区趟出农旅融合新路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对于云霄而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选择。 如何将现有特色资源优势,促成现代农业与脱贫产业成功“牵手”? 云霄县累计投入7.21亿元,秉承“统一规划、品牌带动、综合示范”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农业大观园建设为铁抓手,示范打造东厦镇佳洲岛农民创业园、凤顶茶山休闲观光园、龙镜花卉扶贫产业园、泮坑专业茶村生态园、棪树枇杷生态观光园、下河杨桃生态园、白石古茶树群落观光园、漳绿农业旅游观光园、际头百草园养生园、田坎葡萄采摘园等农业大观园十个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宜果、宜菜、宜茶、宜花卉、宜中草药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农业+N”等多种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通过兴建一座园林,发展一个产业,脱贫一批群众,一幕幕因“园”脱贫致富的故事开始在全县各地上演。龙镜花卉扶贫创业园名贵花卉种植面积超2000亩,形成育苗、种植、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通过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1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棪树枇杷观光园的产业扶贫触角逐渐延伸到周边更多村庄,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00多户,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6户。下河杨桃生态公园依托千亩杨桃资源,以“文化+”“电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贫困户腰包渐鼓,户均年增收3000元…… 如今,这十处独具特色的特色农业园区有机融合成一座集观光、旅游、文化、养生和绿色农业生产为一体的农业大观园,带动农户近2万户,带动全县周边旅游收入超百万元。 标准升级打响质量兴农战役 “一段时间以来,云霄干旱少雨,多亏了政府新修了这些机耕路和灌溉水渠,让我家的蔬菜不愁无水可用。”火田镇溪口瑞堂村农户黄长枝是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欣喜地道出项目投用所带来的便利。 今年来,全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3342万亩,超额完成1.31万亩的年度目标任务,逐步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瑞堂村农业生产因标准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佳洲岛的智能温控大棚内则奏响冬季耕作曲。2018年,东厦镇现代农业核心区建成气雾栽培大棚、轨道采摘车大棚,建设数据传输、云存储系统及工厂化育苗系统和净菜保鲜加工区等项目,催快了佳洲岛农业工业化的步伐。工业化理念嫁接农业后,佳洲岛通过运用集约化育苗、大棚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灌溉、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极大提升优质果蔬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厦镇农业龙头企业绿州农业,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田成渠,路成网,智慧农业发展好,这是云霄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生动体现。依托丰沃的特色农业资源,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化理念做大做精现代农业,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广智慧农业设施等举措,全力培育一批农业拳头产品,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品牌,推进农业企业向集约、规模、效益的方向迈进。同时,通过推动农技革新,各地农户们一改传统劳作方式,从家门口到田间地头的距离,变成了从家门口到工厂车间的距离,现代农业实现提档升级。 今年来,云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4%。此外,全县累计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对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3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4个;新增家庭农场389家,培育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家。 服务创新把握视商经济风口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冲刺关键阶段增添了新挑战。年初以来,云霄县充分发挥电商“全天候、零距离、少接触”优势,通过发展视商经济、发起助农直播活动等举措,为农产品网销出村开辟“云端”快车,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装上“引擎”。 3月,县委、县政府联合漳州新闻网创新举办线上枇杷节,以直播带货、电商行业复工复产、“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等形式助销云霄枇杷。期间,“金丸子”触网热销,累计售出300多万斤、销售额4000余万元。这波直播带货效益让各地农产品销售看到了希望,云霄黄观音线上推介会、科普日主题宣传、线上科技大讲堂等直播活动接踵而至,助力全县青枣、杨桃等农产品销售约达334吨。 网红经济试水成功后,云霄县开始瞄准小视频大市场,打造农村电商“四个一”工程,在全市率先打造一个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一批田野直播间、培养一支专业直播团队、培训一批新农人,全力扶持带动直播、新零售等业态发展。同时,着力构建“线上直播+线下产业”平台,线上叫响一批云霄农字号、土字号、乡字号本土品牌,线下提升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配套,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助推新兴业态与传统业态相辅相成。 紧趁风口起飞,众多新农人开始转投直播带货行列,开微店、搞直播,勇于“触电”,也卖旺了家乡的农产品。目前,全县仍在探索直播“+旅游”“+新闻”“+节会”等新模式,持续活跃疫情下的农村经济,助力抗疫助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树牌创牌擦亮地标产品名片 云霄枇杷黄了、下河杨桃熟了、火田青枣甜了……隆冬,云霄各地弥漫着诱人的丰收香气,一批批优质、原生态的特色农畜产品旺产旺销。37枚地标产品、37道舌尖上的“鲜”味,从山、海、城款款走来,汇聚成云霄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图景。 大树之下必有沃土。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树品牌、造名片、壮产业,将“地标”创建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推进力之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抓好地标注册、品牌培育和保护管理,力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食品工业、电商服务业发展壮大,奋力实现打响一个商标、培育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品牌战略实施后,全县积极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投建云霄地标馆以及下河杨桃观光园地标驿站在内的3所地标驿站,并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地标产业协会,鼓励地标推广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启“地标文化+乡村旅游”新型销售模式,为农户带来更多创业机会。同时,牢牢把握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世界地理标志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充分运用抖音等短视频传播阵地,云霄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家门、走向国际,更多群众得以全方位了解云霄“尖货”。值得一提的是,云霄枇杷斩获2020年世界地理标志产业博览会金奖,下河杨桃夺得2020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给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培育得力,云霄在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审查标准提高,数量内控严格的大形势下,仍以37枚的数量拿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全国第一佳绩。其中,云霄枇杷、竹塔泥蚶获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地标农产品种养植面积已达38万亩,产值52亿元,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从业人员及受益人数达32万人。 责任编辑:刘长乐 杨奕 林思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