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东南部的东山岛上,驻守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像海滨石崖上的风动石一样,屹立不倒;他们像马銮湾上洁白细软的沙滩一样,不污不染;他们像湛蓝的海洋一样,默默奉献。他们就是武警福建总队漳州支队执勤二大队东山中队的官兵们,驻守在东山的72年里,虽然经历过13次编制体制调整,但是一茬茬官兵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变过。
海风吹走了青春,却吹不走热血
“哔哔哔……”一阵紧急集合的哨音刺破了东山岛上的宁静,伴随着的还有官兵们匆匆的脚步声。救生衣、救生圈、铲揪,官兵们正在紧张有序的穿戴装具。秒表在4分23秒的时候停止了跳动,中队长陈泉友开始逐个检查官兵的装具。虽然官兵携带装具都齐全,速度也及格了,但是陈泉友并不满意。“我们驻守的东山岛是台风多发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我们早一秒钟赶到,老百姓就多一秒钟的安全感,他们就能够早一秒钟脱离危险。”陈泉友在讲评中说道。
“我们队长一到训练场是完全不讲情面的,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这是中队官兵对他陈泉友最多的评价。平常在生活中跟官兵打成一片的陈泉友,一上训练场就像变了一个人。刚担任中队长的时候,曾经有个别老士官仗着兵龄比较长,对待训练则是能躲就躲,想着方法躲避训练。陈泉友知道后,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在每次训练的时候都站在排头跟战士们一起训练,战士们什么时候休息,他就什么时候休息。从此,在中队的训练场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现象,每次训练,站在前面的一定是干部和骨干。这种现象形成后,战士们在后面训练个个都像个小老虎,训练成绩也稳步上升,在支队组织的军体运动会上,名列执勤单位第一名。
“我们东山地处两岸的前沿,也是祖国的一道大门,只有练就过硬的素质,才能传承好先辈的使命。”曾经有人不解地问陈泉友,为什么要把一个执勤单位的训练标准提的那么高。在东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5次外敌入侵,离官兵最近的一场战争就是在1953年的东山保卫战。在那场战役中,中队官兵与华东公安部队八0团及兄弟部队密切配合,经两昼夜激战,共同击退窜犯东山岛的国民革命军,战斗中,中队20名官兵壮烈牺牲。每年清明节和建党节,中队都会组织官兵前往东山保卫战纪念馆和谷文昌纪念馆缅怀先烈,传承先烈遗志。
抓捕罪犯、维护秩序、安全保卫、抢险救援,近年来,中队官兵继承先辈们的遗志,把守卫东山作为己任,先后圆满完成了多起急难险重任务,在这个寂寞的海岛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海风吹走了温度,却吹不走温暖
“这几天的时间里感受到了不少的温暖,干部的关心、班长的关心、战友们的照顾让我在受伤的日子里阳光普照,我非常感激也非常感动,在这仅相处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让我明白了在部队的依靠是谁。”这是新兵陈美铭在3月8日写在军旅日记上的话。性格内向的陈美铭,在新兵连的时候极少说话,来到东山以后,跟他一同下队的战友感觉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也活跃了很多。而他的转变,就要从他生病那时候说起。
东山岛上,常年海风不断,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海风吹的人钻心的冷,每年一月份新兵下连时,就是海风最冷的时候。刚刚下队没多久,陈美铭在训练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刚开始他心里充满了担心,担心中队干部和骨干会不会另眼看他,以为他是为了躲避训练故意受伤的。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躺在床上的他却享受到了“帝王”般的待遇,不但每天有人洗衣送饭,就是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还有人扶着。最让他感动的是三月份,那天他下哨时不小心被虫子咬伤,当天下午就发起了高烧,中队立即带他去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在医院做完核酸后,还是连续几天高烧都退不下去,指导员吴志云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虽然有安排人在医院陪护,但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往医院跑,带他做检查、陪他打点滴、给他做心理疏导,也就是那次,他真正的感觉到了中队干部骨干对他的关爱。
“这个月就是我的生日了,真希望那天快点到。”新兵姜宇眼看着身边的战友都过完了生日,不禁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也充满了期待。在中队的事务公开栏上,有一栏公示着中队每一名官兵的生日,每个月中队都会组织为过生日的官兵庆生。值得一提的是,中队每次的生日蛋糕都是由中队官兵动手制作的,每一次都让庆生官兵都深感温暖和感动。
“海鲜还剩很多,以后我们要少做一点海鲜。”中队长陈泉友还有一个习惯,每餐吃完饭后,他都要去厨房看看还剩下什么菜,从而了解官兵的饮食习惯,叮嘱炊事员及时做好调剂。中队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官兵对海鲜吃不惯,中队每周都会组织官兵对伙食进行问卷调查,让官兵们自己点菜,确保官兵每天都能吃上自己喜欢的菜品。
东山的海风吹的很冷,但是中队官兵却感受到了寒冷中不一般的温暖,他们在这不一样的温暖中,不断成长着。
海风吹走了简朴,却吹不走节约
“小小算盘讨人欢,钢筋铁骨架四方;七个姐弟分上下,精打细算把家当;清苦勤劳无怨言,指哪到哪不仿徨;廉洁自律讲奉献,跑冒滴漏靠边站;打好中队铁算盘,勤俭持家我先扛。一分一厘放心间,敢教中队换新颜。”这是中队流传下来的《算盘之歌》。在中队的荣誉室里,展陈着一盏煤油灯和一个铁算盘,每一任司务长交接的时候,中队都会组织他们对算盘进行交接,以此警醒他们要将中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我新兵刚下连的时候,菜地这里还是一个小水塘,因为是死水,加上看守所和中队的下水口经过这里,水塘经常是臭气熏天,边上还是一堆乱石岗和一些回填的建筑垃圾。因为岛上物资较匮乏,菜价也比较高,伙食不好搞,中队总琢磨着弄块地来搞农副业生产,但是周边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后来中队支部研究后,就把水塘及乱石岗改造成我们的农副业生产地。那时候,下水管道出口是我们从周边捡来的石头修整的,菜地边上的小路是我们用借来的大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敲打出来的。”谈到艰苦奋斗,东山中队一班班长王波文心里就能想到十一年前的光景。作为中队“四小工”他在岛上的十一年里,他不但摸透了岛上的气候,还对中队的角角落落了如指掌,每年到什么时候该维护维护什么设施,他心里都记得一清二楚,中轨的热水器、窗户、墙壁、执勤设施等都流下过他的汗水,他也为中队节约了十余万元。
直线加方块的菜畦、花园式的绿化、别墅式的营房,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中队有了新颜,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中队官兵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始终没有改变。
时代在改变,守岛的兵也在每年交替着,但是他们却把岛上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下去,就像孕育东山人民的海洋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奉献着。 文/图 吴惠昆 蔡海东 吴志云 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