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1  >  再学习 再调研 再落实  >  新闻报道

闽南日报评论员:心中有“数” 脚下有路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1-07-19 10:58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管理员
字体:【

  一段时间来,漳州市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六比一看”竞赛,近日在《闽南日报》上陆续“晒”出了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今日起,市委市政府工作检查组将深入全市各地开展检查。经济数据,揭示的是客观规律;工作检查,检验的是工作实绩。心中有“数”,开展工作方能“脚下有路”。

  数据指标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既显示了运行的速度、规模、结构和效益,也揭示着背后的因与果、主与次、轻与重、局部与整体等逻辑线。近期,市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聚焦重点指标,进一步对标找差,细化举措,用数据说话,以实绩论英雄。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牢数据思维、目标导向、系统逻辑,从数据指标的细微变化中分析发展趋势、求索发展之道。

  心中有“数”,基础是“明底数”。情况不明,决心难下;底数不清,难蓄底气,更谈不上综合研判、对症下药。抓工作好比“小马过河”,摸清楚河道深浅、水流速度,才能做到“蹄疾步稳”,明“底数”才能有“底气”。“明底数”的前提要吃透政策、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比如,为推进经济工作,晋江推行“一把手”上台“打擂”和“路演”,考验干部“知根知底”能力;为做好招商引资,合肥建立一支专业的“政府投行队伍”,专人负责研究集成电路等18个重点产业行业指标和企业年报等,实现了与企业“同一频道”,推动合肥成为“最佳风投城市”。这两个地方“具体具体再具体”“精细精细再精细”的做法,确保了“底数明、思路清、举措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心中有“数”者因为有预案、有思路、有谋略,往往胸有成竹,做事有步骤,干一件成一件。反观“心中无数”者,则常表现为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损害的是干部形象,贻误的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中心大局,其危害不容小觑。

  心中有“数”,重点在“懂路数”。所谓“路数”指的是既要善于读懂数据语言,也要读懂经济数据及其变化背后隐藏的信息,从指标关联中更好地找到经济运行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逻辑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比如在经济领域,GDP、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等重要数据显示着经济运行的态势,而企业用电量、高压用电申请量、挖掘机指数、财政收入税性比、银行存贷比、制造业贷款等数据,则用另一种“话语方式”讲述了市场配置的效率和政策实施、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预示着事物发展的态势、趋势。“细节决定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察势驭势,坚决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浮躁随意的工作作风,摈弃“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的“粗放式”工作方法,多点熟知“小数点后两位”的精确、精细,多花点“苦功夫”“真功夫”,切实摸透情况、定准思路,悟出新逻辑,打通新路径。

  心中有“数”,核心是“人有数”。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这个“数”字,考察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业务素质,检验的是工作作风、责任意识。每个领导干部要对施政的区域、分管的工作、负责的项目、帮扶的困难群众、挂钩的企业和社区了然于胸。特别是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活动”要求,勤于调研、精于调研,让自己“沉”下去、使真实情况“浮”上来、把问题症结弄明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见微知著能力,把数据指标作为“显微镜、解剖刀”,把握趋势性变化,进行战略性思考,逆势而上抢机遇,因势而动聚动能,顺势而为促提速;要把“有数”转化为“有为”,抓住推动发展的“短板”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服务发展的“软肋”问题,以上级担当带动下级尽责,以领导示范带动集体发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里大力实施“六比一看”竞赛、“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刘长乐 林堃 张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