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全力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 回望五年奋斗路 步履坚实足音铿锵 ——突出创新发展,城市经济更加强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0.17亿元,年均增长6.9%。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9.4亿元。总部经济迅速壮大,入驻金融机构99家,融信金融中心年纳税超2亿元。 ——突出协调发展,城乡一体更加融合。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49平方公里,步文、朝阳、蓝田撤镇设街,增设碧湖、景山街道,五年实施城建项目804个,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区。 ——突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市民公园、闽南水乡、湘桥湖、上美湖等生态项目,新增绿地51.5公顷,空气优良率98.7%。 ——突出开放发展,合作之路更加宽广。新设外资企业44家,签约引进项目171个,总投资486.88亿元;落地项目146个,落地率85.38%。举办5届中国钟表设计、沙画艺术大赛。 ——突出共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在全市率先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学校19所,新增学位14550个,引进市实小龙文校区、漳州三中等市直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护企110”“爱企管家”等新机制、新品牌。 ——突出从严治党,党建引领更加有力。成立漳州市首个商圈党委“万达商圈党委”,率先在全市探索“邻聚里”近邻党建治理模式,成立漳州市首个物业行业党委。完成对80个科级单位和77个村(社区)巡察全覆盖。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持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7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漳州市龙文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区会议中心开幕。朱真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漳州市龙文区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赖杰 摄 开启未来五年新征程 争当首位争创一流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对龙文的殷切期望,是龙文争当首位、争创一流的具体体现,是全区30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龙文区将突出“产为本体、城为载体、人为主体”“三位一体”,站位全局,把握重点,继续赶考,砥砺奋进。 优化滨江城市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两心”带动。精准做好“大漳州”未来行政中心文章,强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带动效应,形成未来行政中心和产业中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两轴”驱动。打造以碧湖商务板块、建元片区商业板块为核心的“西溪经济发展轴”;突出规划引领,高起点规划建设以北溪“一江两岸”为核心的“北溪经济发展轴”。 “一带”联动。加快形成九十九湾生态文旅产业带,串联云洞岩、闽南水乡、上美湖、湘桥湖、内林古街等节点,加快建设云洞岩、闽南水乡休闲娱乐聚集区。 工业撬动。突出蓝田开发区工业主战场地位,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精准施策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发展高端食品饮料、精密电子装备、新型消费电子、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 三产拉动。聚焦商务金融、商贸文旅、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等业态,加快培育提升以城市生态产业体系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形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更有效率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党委(管委会)+公司”机制,打造一支稳定、专业、优秀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队伍,推进“多规合一”和园区标准化建设,构建“15分钟工作生活圈”。 激发要素市场活力。推动龙文发展、蓝田开发公司两家国企改革,以市新行政服务中心投用为契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 加快更高水平开放。依托中国钟表设计大赛等载体,打造外贸云展会、招商云平台,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做细“通、惠、情”文章,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增强优质民生供给实现更加公平发展 推进“学有优教”计划。5年新建公办园13所,力争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新建通源学校、龙溪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推动漳州三中龙文校区投建。 推进“病有良医”计划。配建蓝田、步文、碧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漳州市中医院建成投用。 推进“弱有众扶”计划。全力做好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坚持收入分配改革调高、扩中、提低“三轮驱动”,扩大“互联网+养老服务”,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推进“以文化人”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发展商贸文旅服务业,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成果。 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细化“两心、两轴、一带”规划,完善提升北溪一江两岸战略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城市规划设计。 塑造精致景城空间。推动建设景山公园、东部山区景观林,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建设“串珠公园”“口袋公园”。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构建“厦漳1小时交通圈”“城区半小时生活圈”,打造未来中心城区交通新枢纽,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洛滨村、东溪农场等一批特色风貌村,差异化发展霞贯双溪生态园、郭坑树葡萄种植基地、汐浦生态农业观光园、鼎寨山生态茶园等项目。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实现更为安全发展 开启智慧之治。建设高水准“智慧城市”,改革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模式,创新“互联网+”治理,通过“指尖上的社区”为社区治理提速增效,推动治理成果走在全省前列。 开启多元之治。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巩固提升社区治理“1234”工作法,推广“互联网+群防群治”等手段。 开启精准之治。深化近邻社区治理模式,推行“城市基层党群服务综合体”商圈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水平,完善“爱企管家”治理模式,全域推进停车有序化等城市治理“五个化”。 为龙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政治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永恒课题,不断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提升党建质量,打造党建品牌,拓宽党建领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一支有情怀、有激情、有动力、有能力的干部队伍。 实施纪律作风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把光荣与梦想写在龙文大地 ⊙龙仲文 当旭日东升,再一次唤醒“浮滨之梦”;当盛夏热浪,再一次拂动龙江之水;当云卷云舒,再一次穿越溪山之巅。党的光辉,照耀青春龙文,光荣与梦想,第六次启航! 二十五载月落星沉,二十五载日出江流。盛放的花儿,来自期盼的种子;丰硕的果实,来自艰辛的耕耘。光荣与梦想从区第一次党代会开启,从当初只有两乡镇的“农民区”,到如今“五街一镇一开发区”、三十多万人口的繁华中心城市,龙文已然成为宜居宜业首选地、创新创业先行区。 负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五届二十五载接续奋斗,一幅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接过时代的如椽巨笔,230名代表饱蘸激情真情,续写新赶考路上的光荣梦想。 把光荣与梦想写在龙文大地,情怀在党。共产党员,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个永葆奋斗精神的群体。向着党代会的旗帜,肩负7800多名党员的重托,让我们勿忘铮铮誓言,勿忘初心使命,永葆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同龙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把光荣与梦想写在龙文大地,情怀在兹。悠悠龙江水,巍巍云洞岩。“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一代大儒朱熹曾在这里抒写家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个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心中有不同的家乡,但无论你我,身在龙文区,就是龙文人。伴着党代会的歌声,面对三十多万人民的期待,让我们站位“国之大者”,点燃爱我龙文的炙热情怀,共同谱写富美新龙文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把光荣与梦想写在龙文大地,情怀在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响应党代会的号召,迸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让我们把使命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汇聚起“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强大正能量,在接续奋斗中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放眼晨曦里的龙文,九十九湾浅吟深唱;眺望灯火里的龙文,锦绣碧湖流光溢彩。二十五载,龙文正青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的蓝图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站位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30名代表就是一支先锋队,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区广大人民,争当首位、争创一流,创造无愧于龙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 文图除署名外由 杨志慧 林聪华 整理 责任编辑/王斯锥 邹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