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主站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华安:实干彰显初心 奋斗塑造担当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2021-07-30 18:03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管理员
字体:【

华安:实干彰显初心 奋斗塑造担当

奋力谱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新华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华安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勾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将坚定不移做强工业经济,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守护良好生态,以工业经济拉动县域经济提质,以乡村振兴推动旅游经济提效,以良好生态带动绿色经济提速,实现生态和工业两极共荣、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两翼齐飞,全力打造福建展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知名生态休闲康养、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新华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回眸过去五年

    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0.76亿元,人均GDP达12.66万元,位居全省83个县(区)第19位;五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41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三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4家,是2017年的4倍多;鹰厦铁路华安城区段外移工程、漳州北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华特九龙水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荣获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农民丰收节、国际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67个;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立全省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研究会,在全市率先完成“一镇一计划、一村一方案”编制评审,获评漳州唯一的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绕城公路二期、城关农贸市场、真武山山地公园、第二饮用水源、平湖路“白改黑”、大同路立面装修、一江两岸夜景提升工程等民生项目建成投用;建成15条市政道路和龙浦大桥,万兴隆·玖龙府、漳州三迪等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率先在全市实行课后延时服务,25所中小学通过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县总医院新医疗综合楼、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8家,建成农村幸福院48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十三五”期间完成16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获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3个贫困村、35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成为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评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实现项目立项“一趟不用跑”,“告知+承诺+即办”的登记服务企业模式纳入全省创新工作亮点,入选2016年、2017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群众安全感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强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评价获全省第一。

  党的建设更加强化

  接续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消薄领跑”行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清爽华安·勇当先锋”党建“八个一”创建工程,各领域党建全面提升;创新建立“三个平台”和“1+X+1”县乡联动监督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对村(社区)党组织延伸巡察全覆盖。

  展望未来五年

  1突出工业发展

  坚定不移做强工业经济

  增强产业上升力。着力打造铝车轮、针织机械、冻干食品等“三大生产基地”,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向产业中高端迈进,推进产品集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加快培育创新型、生态型龙头企业。

  增强平台承载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集全县之力打造好华安经济开发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进“多规合一”和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开发区由产业为主向产城融合转变,园区向城区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站式”“妈妈式”服务,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落地和招商考评激励机制,打造产业集聚洼地。

  增强项目支撑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六比一看”竞赛,增强项目策划能力,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力争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提升项目服务水平,扎实开展“百名干部挂百企”帮扶活动,持续落实重点项目挂钩帮扶,及早介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2突出科技创新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体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升级,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革新技术、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加快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实施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我县对台和侨乡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和漳州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华安企业“走出去”;畅通两岸经贸合作,落细落深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深化民间交流交往,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华安实习实训就业创业。

  强化空间规划统筹。优化全县“一轴、两心、三片”区域发展格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整体协同,推进更深层次的“多规融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加大对各类各级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3突出农业农村

  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脱贫成效“不掉色”。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高脱贫质量;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老区苏区发展步伐,用好用足对老区苏区的各项扶持政策。

  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大力发展茶、林、竹、果等传统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电商、文化、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

  推动农村环境“高颜值”。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文旅、养生特色小镇;扩大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保护和发展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土楼营造技艺、华安玉雕、华安畲家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推动乡村旅游“全业态”。发挥生态、人文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扶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设休闲农业项目,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鼓励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文化创意和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探索“+旅游”“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文体旅和节庆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

  4突出环境保护

  坚定不移守护良好生态

  注重绿色低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绿色消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广绿色能源,全力创建国家“双碳”示范县。

  注重污染防治。持续实施“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加大污染源排查整治,统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健全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机制,加快建设污染源整治“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注重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九龙江流域水资源。

  5突出以人为本

   坚定不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临时救助、抚恤优待、社会福利等制度,统筹推进扶老、救孤、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救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稳妥推进全面三孩政策。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推进健康华安建设;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加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城乡建设的品质,加快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县城新区。

  建设平安和谐家园。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统筹抓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扫黑除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项工作,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推行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持续推进“营商110”“四级联调”“对比算账+信访评理”等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文图由 华安县融媒体中心 提供

  责任编辑/林堃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