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在漳州宾馆举行。 本场发布会聚焦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和下阶段“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举措。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践活动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仲芳作主发布。 ![]() 市教育局、工信局、卫健委、行政服务中心、芗城区、古雷开发区等负责人分别介绍我市有关领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 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党史学习教育省委第二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突出八大领域。截至目前,共收集全市各地各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594个,完成6400个,完成率达到74.47%。以漳州“五种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全市各地各部门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1599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1907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挂钩办实事项目数1522个,其中,市四套班子成员牵头挂钩“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0个,各县(区)四套班子成员牵头挂钩项目556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开设征集意见渠道355个,征集意见上千条,漳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21.87万件,办结20.71万件;聚力重点工作,持续升级“妈妈式”服务、深化漳台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基层治理,践行“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各地各部门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创新出台系列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方面的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群众解绊、为企业解困。 大家表示,下阶段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紧密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持续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和“六比一看”竞赛,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与会记者代表就我市“千名干部挂千企”、教育文化事业、疫苗接种防控工作、便民服务举措、老旧小区改造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等方面踊跃提问。有关单位负责人根据各自负责领域的具体情况,分别回答记者的问题。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惠贞主持发布会。 ![]()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陈坪松:改善教育民生 提升教育质量 ![]()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陈坪松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截至9月新学年开学,全市新竣工投用教育项目36个,总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建设项目竣工投用15个、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建设项目竣工投用17个、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高中建设项目竣工投用4个、建设面积15.8万平方米。 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全市统筹协调,由市教育局牵头,各地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的21个公办园项目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025万元,县区配套近3亿元;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836万元,县区配套约1亿元;对已经建成项目组织开展质量“回头看”,有问题迅速整改,确保“建设一所、合格一所、达标一所”;制定项目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建立通报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为缓解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下阶段,全市将持续重点加快推进主城区学位扩容增量。督促芗城区加快西桥中心小学异地重建和巷口中心小学扩建等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学位2700个;加快推进漳州实小龙文校区建设,2022年秋季投用后可新增学位2160个;加快推进漳州三中龙文校区建设,2023年建成投用后可新增学位4800个。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炎河:挂钩帮扶千企 稳固工业经济 ![]()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炎河表示,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 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市四套班子以上率下,市县千名干部挂钩1263家重点企业,同步建立企业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反馈机制,形成上下一体、部门联动良好局面。二是按照“一家企业,一名挂钩领导帮扶”的要求,近期已走访企业超500人次,看厂房、看车间、看工地、看产品,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重点帮扶减产企业,传递政府帮扶企业、发展产业的信心与决心。三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一次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面对面认真倾听企业家呼声;协调职能部门拟定《漳州市人才公寓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已完成征求意见,择期研究出台。四是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求,对近期各挂钩干部走访调研企业收集的47个诉求问题,落实责任分解、一跟到底。已督促责任部门解决问题9个,正在推进38个,形成闭环管理。 目前,通过挂钩帮扶超千家企业,全市上下抓工业、帮企业、促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政企联系得到增强,近期汇总收集的企业诉求得到解决回应。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7.2%,居全省第三;7-8月两个月全市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17家、新入库工业投资项目115个,工业经济得到稳固。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红:铸牢“责任链” 夯实“防护墙” ![]()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红表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毫不松懈抓好防控,从2020年2月14日至2021年9月9日,我市已连续573天保持低风险区。截至9月3日22时,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35.7万剂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364.5万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疫苗“清零”,接种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全市投入资金3949.35万元用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建设,由年初的64个接种点、192个接种台,增加到目前的175个接种点、618个接种台,日接种能力由年初的3万剂提高到目前的20万剂。全市共培训疫苗接种工作人员2695人、医疗保障人员1155人。市级建立5支机动接种小分队,仅漳州市医院就储备100名接种工作人员,各县(区)均建立不少于3支机动接种小分队。确定2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作为疫苗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单位,落实每个接种点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等“四有”措施,切实夯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的“防护墙”。在服务保障方面,全市户外大型宣传牌、电视台、公交车车载视频和卫健委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疫苗接种科普知识,邀请市级疾控专家作权威解读,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采取“定点接种+上门接种”方式,推动疫苗接种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接种机构延长接种时间、增派人手,主动“下班延一延,周末加一加”,做到错时、错峰、分流、分批接种。 市行政服务中心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丁建木:服务很贴心 群众很满意 ![]() 市行政服务中心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丁建木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12345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平台将老百姓的诉求及时转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回复给老百姓。今年1—8月份,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21.87万件,按时办结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99.99%。内容涉及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卫生、市场监管、机关效能等涵盖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平台被漳州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民生110”。 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高度重视“为群众办实事”,从今年4月起在全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其出发点就是为了约束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窗口的服务意识,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优化我市的营商环境。“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推行后,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业务的投诉只有2件,相比去年减少了80%;全市政务“好差评”非常满意率达到99.98%,相比去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从4月份至今稳居全省第一。 芗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燕惠:解决群众困难 保民生惠民利 ![]() 芗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燕惠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芗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精神,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入手,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今年,计划在前期改造的基础上,分2批将所有2000年以前建成、符合改造条件的142个小区纳入改造范围。 按照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要求,第一批38个小区涉及约1.5万户居民,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完工;第二批104个小区涉及约9000户居民,目前已确定改造小区清单,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为确保改造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每个小区推选出业主代表,与监理公司一起对项目实施监督,确保施工中全时段参与、全过程监管,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成群众心中的“阳光工程”“满意工程”;对于原先没有物业的小区,引导物业公司进驻,以“先服务后收费”模式接手后续服务,目前已接管53个无物业小区,以长效管理促进群众长期受益。 在今后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将继续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改造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改造力度,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古雷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光勇:服务台胞台企 打造融合示范区 ![]() 古雷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光勇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雷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台工作部署,全方位服务台胞台企发展,凝心聚力打造两岸石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1-8月,全区实际台资到资10.1亿元,占全市各项外资到资总和近60%,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园区已引进台资背景项目13个,总投资906亿元。两岸合资合作规模最大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百万吨乙烯项目已于8月正式投产;福海创PX、PTA项目持续安全稳定生产,PTA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产量355万吨,创历史新高;台湾百大企业奇美实业集团ABS及AS项目顺利投产,投资额从26亿元增加到76亿元。推动“惠台31条措施”以及省市惠台措施落地落实,对台资项目按基准地价给予七折地价优惠。及时兑现古雷石化、奇美等公司外资到资奖励超2000万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台资企业兑现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超25亿元,退税规模居全市第一。 此外,以承办“2020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为契机,吸引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台塑集团等一批优质台企到实地考察对接洽谈,促成台达化学EPS项目顺利签约。指导帮助台资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级各类人才项目,进一步减轻台企用工成本。出台《古雷开发区人才驿站建设方案》,建成台资企业人才驿站2家。疫情期间,开通台籍企业人员返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台企人员快速返岗;同时,所有在古雷的台胞都享受疫苗接种服务,有效保障台胞、台企人员工作放心、生活舒心。 下一步,古雷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探索海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将古雷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和“两岸石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来源:闽南日报记者 李润 陈逸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