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早来啦,许阿婆!” “对的,来掰毛豆!” ……
6月24日早晨六点多,诏安县西潭镇沈厝寨村的一座小院里传来邻里寒暄声,乡邻们正在招呼前来掰毛豆的百岁老人许凤珍。搬来板凳,摆好小篮筐,熟练地在簸箕上抖出小山堆一样多的毛豆......晨光中,许凤珍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 在村里,许凤珍算是个“名人”。今年107岁的许凤珍不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还能在闲时帮工掰毛豆。“我们掰毛豆都用铁夹子,许阿婆不用,她手上的老茧比我们的铁夹子好用。”一起掰毛豆的乡邻们打趣地说。 掰一斤毛豆挣一块钱,许凤珍动作利索,每天能挣十几块,一点也不输年纪比她小的人。“我掰毛豆是想着能‘做动静’(闽南方言),一边掰毛豆一边和邻居们聊聊天,每天都很欢喜。”许凤珍笑着说。
![]() 在邻居们的印象中,许凤珍为人随和,每天都是笑意盈盈的样子。年岁过百的她,其实也曾经历过艰难岁月。 据儿子许木天介绍,20世纪50年代,家里有八口人,生活艰难。为养活全家人,母亲许凤珍和父亲相濡以沫,靠着两双手勤恳务农撑起八口之家。“我和兄弟姐妹都是在田里长大的。小时候,母亲总是背着我们到田里,两根扁担往土里一插,撑件衣服当作‘伞’。我们在‘伞’下玩耍、休息,母亲就在烈日下干活。”许木天说,生活不易,但他从没有听过母亲抱怨,母亲从来都是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地劳作,任劳任怨、勤劳质朴。 在许凤珍和丈夫的努力下,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如今,生活无忧、衣暖食饱,但许凤珍仍保持一贯的勤俭,自己以身作则的同时也教导儿女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许凤珍常常对子女们说:“生活好了,也不能忘了好品德啊!” 从清苦中一路过来百余年,许凤珍早已白了头发、皱了脸颊、糙了皮囊,心态却愈发年轻。常有人向许凤珍讨要“长寿秘诀”,许凤珍总是笑得顽皮:“哪有什么‘长寿秘诀’,吃好睡好,每天开心就好了。”
![]() 如今,许凤珍儿孙绕膝,有一个五代同堂50多口人的大家庭。她每日早睡早起,粗茶淡饭,早晨去孙子家里抱抱重孙,得闲去院里掰点毛豆,睡前喝几口自己酿的小米酒,生活十分规律又不乏惬意。许凤珍说,这样的生活,离不开儿孙的呵护,更离不开政府的照顾。“党和政府很挂念我们这些老人,每个月给我们补贴,逢年过节还总是带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来慰问。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我感到很温暖,也很感激。” 记者:叶祺敏/文 王鹏程 庄嘉桢/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