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学校 ——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双减”见闻 ![]() 丰田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陈逸帆 摄 ![]() 丰田华侨学校的学生熟练地跳起“越南竹竿舞” 吴若玙 摄 ☉记者 陈晓云 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乡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较多,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将“非遗”融入日常教学、推行校内课后服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双减”良好样态。 “非遗”融入日常教学 “开,合,开开合……”1月11日,记者一行走进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便听到竹子敲击的清脆的“嗒嗒”声。在欢快的音乐中,只见男生手中长长的竹竿变换出“米”字、“井”字等各种造型,女生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根据竹竿分合变换跳跃,熟练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我跳的是‘越南竹竿舞’,我很喜欢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与同学一起互动,增进我们的友谊。”丰田华侨学校四年级郑铠暄说。 “丰田镇是闽南主要侨乡之一,‘越南竹竿舞’随着华侨的迁入在此扎根。”丰田华侨学校中心幼儿园园长、市“非遗”传承人王淑梅告诉记者。 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前身是福建省丰田国有华侨农场创办的丰田中学,2010年,丰田中学与丰田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进行整合,成立了幼儿园到初中的十二年一贯制丰田华侨学校。 2015年,“越南竹竿舞”成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丰田华侨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平时的校园活动,将竹竿舞融入日常教学,每周安排初一年级、小学三至六年级进行竹竿舞训练,幼儿园大年段早操活动也把竹竿舞作为其中一项内容。 王淑梅介绍说,丰田华侨学校近半学生都是归侨子弟,开设“越南竹竿舞”课程,不仅体现越南归侨的风土习俗,让学生们掌握“非遗”技艺,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并且让他们学会与同伴协作配合,是一项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知识性和群众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更好地展示了侨乡的办学特色。 “从幼儿就开始接触,所以孩子学起来也特别快。”王淑梅说,在传承“越南竹竿舞”基础上,学校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将党史教育融入竹竿舞中,推动“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除了传授技艺外,学校还引导学生们学习“非遗”的相关文化。 如今,走在校园里,无论课堂还是校园文化方面,都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浓厚氛围以及鲜活的生命力。在丰田华侨学校,每个学生都熟悉“越南竹竿舞”的旋律,并能够随时参与其中;在校园中,随处能看到关于“非遗”的一些元素装饰和文化介绍的板报内容。 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和特色也是它的“根”和“魂”。丰田华侨学校创特色求发展,依托侨乡文化底蕴,不断创新学校特色教学。2018年,学校成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南竹竿舞”的传习点,截至目前,传习学生人数达320人,涉及学生遍布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个年级,实现“越南竹竿舞”由小到大的动态传承。2020年学校获得“首批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学校”。 “幼儿园到初中十二年一贯制优势明显,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越南竹竿舞’等文化可以‘潜移默化’传承,学校的一些软硬件设施也可以共享,从而让学生的课程更丰富,学校的管理更顺畅,校园的文化内涵更丰盈。”丰田华侨学校校长吴琳炜说。 课后服务助力家校共育 临近中午,小学部教室飘散出饭菜香。记者闻香进入,学生的课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三菜一汤,里面有肉蛋蔬菜,荤素均衡。 “今天是星期二,吃完饭后有课外阅读课,我最喜欢了。”学生小叶笑眯眯地说。 丰田华侨学校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较多,为帮助家长们解决“工作忙,接送难”的实际困难,从本学期开始,丰田华侨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分午托时段和晚托时段。服务内容主要以特色社团活动、作业辅导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健全学生心智和人格。 记者了解到,该校课后服务第一阶段为中午和傍晚分别安排3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课后作业,由任课老师进行答疑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当日疑问,保证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完成。在课后服务第二阶段,中午和傍晚各有40分钟,结合当地特色引入艺体项目、社团活动和拓展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此外,中午还预留适当时间让学生午休。 “在学校课后服务这段时间我会把作业做完,回家我爸妈就不用再监督我做作业了。”郑铠暄说,她爸妈在学校附近的工业园上班,工作比较忙,从她上学后,午休一直都在学校,“学校有很多项目,有乒乓球,还有跳绳,我都很喜欢。” 吴琳炜表示,学校早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就有“课后服务”,因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多,家长没有空余时间照看孩子学习,学校根据这种情况,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场地,为的就是让这部分孩子有个安静学习、进行锻炼的地方,也能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当课后服务政策下来后,学校随即配合开展,成为全县最早实行课后服务学校之一。 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张佳裕介绍,一直以来,学校开设有乒乓球、跳绳、硬笔书法、手工制作、经典诵读等社团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心仪的社团活动,真正感受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快乐。学校也因为开展篮球、足球、美术等方面的教育效果突出,荣获“国家足球特色校”“福建省女子篮球传统项目校”“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示范单位”等称号。 “新学期以来,学校落实‘双减’见实效,倡导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实践作业、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喜欢学校又有成就感,与家长也有了更良性的互动,最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吴琳炜说。 高效课堂坚守“双减”主阵地 “各年段、教研组、各班级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类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早在2021年5月,丰田华侨学校就在告家长书中,表明学校将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的学习任务更精准。 “书面的作业几乎没有,视频打卡的作业也没有了。”家长张女士表示,孩子在丰田华侨学校读三年级,这学期以来,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运动。 “‘双减’并非减质量、减要求,而是需要增效率、增质量。”吴琳炜认为,“双减”减轻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课堂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使乡村学校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 “精抓课标,课堂讲练,课堂的知识在课堂上消化。”吴琳炜说,丰田华侨学校各学科教研组以组长为核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磨课、课堂展示、案例探讨、经验分享、作业设计分享等,向课堂要质量。“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实际收获。” 除了打造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及反馈能力也成为丰田华侨学校教师的着力点。在按“双减”规定控制作业时间的前提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科学确定作业数量。一方面,要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另一方面,作业批改与反馈要落实落细。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原则上要求当天完成批阅,最好当天反馈,最迟第二天反馈。对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全班性的讲评。 “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每一次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好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吴琳炜表示,“双减”赋予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更多自主权,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水平。 责任编辑/冯思佳 吴明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