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界青年重走红军攻克漳州路见闻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回望,为了重新出发

——我市各界青年重走红军攻克漳州路见闻

  如果没有历史点染,这条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两公里山路似乎稀松平常,上下山不过半小时。

  可只有用双脚丈量古道,在老党员只言片语的介绍中,才能延展出这脉山路时间的掌纹,铺陈出90年前漳州战役的主战场十字岭战斗的历史每一页。

青年代表参观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纪念室 闽南日报记者 张旭 摄

  2022年4月20日,雾霭蒙蒙,我市各界青年90余人身穿红军服,分成五支小分队,从内洞八一希望小学出发,徒步上山直抵十字岭战斗遗址。

  虽然曾经的红军路已经修缮成好走的石板路,但没走几步,一些成员已然腰酸腿疼,嘴唇发干,走哪坐哪,仰着脖子咕咚咕咚灌水。分队队长、南靖武装部教官林亚通看着“蔫了气”的学员们笑了,“当年红军可没有这么好走的路嘞。”他说,当年的十字岭尽是密林乱石、毒蛇野兽,而国民党在十字岭、五峰山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炮台、碉堡和战壕,沿途塌方、滑坡、滚石不断,山势险要。

“重走红军路”团体代表从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前再出发 闽南日报记者 林忠 摄

  红军要上山,怎么办?

  “攻打十字岭,不能站着走就跪着走、爬着走。”

  重走红军路,不仅有体能考验,还有知识考题。每隔一百米,队员们必须进行党史知识通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什么?”队员们在答题板前围了两三圈,踮起脚尖、探出右手,越答兴致越高,不等志愿者点名,就开始“抢答”起来。南靖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菁在来参加活动之前就认真学习了十字岭战斗的相关史料,对于考题也特别得心应手。“没有实践就没有感悟。”她说,只有真正走上这条红军路,才能体悟书本上那些史料的深刻意涵。

  在山顶的十字岭遗址边,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讲解员陈荣金向大家娓娓道来红军攻克漳州的故事。学员们挨挨挤挤争着往前站,生怕漏听一个细节。“那个小缓坡就是曾经的战壕。”顺着陈荣金手指的方向,我们好似透过山林云雾,回溯到90年前,看到战火纷飞间红军英勇战斗的身影。

青年代表参与红色知识答题 闽南日报记者 张旭 摄

  十字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怎么办?“拿下十字岭,就可攻克漳州城”,毛泽东在内洞寨前沿指挥部观测地形,一盘棋落在了他的心上。他亲自指挥十字岭战斗,指示红军由当地群众带路,直上五峰山。

  1932年4月19日早上,一声枪响,惊破幽幽深谷。红军占领五峰山的二尖山、大尖山,形成上下夹击、迂回包抄之势……最终,十字岭战斗取得胜利。

  曾经战场沟坎已成遮天蔽日的森林,不再炮声隆、枪火鸣。十字岭遗址的石碑默然矗立,四周青苍古木不语,离石碑几米开外的碉堡遗址也被沙土填埋成浅浅的土坑,覆上了厚厚的青草,而另一隅的战壕也被落叶填平,不复原貌。来自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林强走到遗址周边散落着的巨大石头前,探着身摩挲着战时弹壳留下的“伤痕”。这是林强第一次参加重走红军路的活动,“仿佛穿越到那段峥嵘岁月。”他说,“之前接触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通过党课和视频资料,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接触这段历史,作为青年一辈更是一场党性洗礼和精神升华。”

  历史给予民族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精神激励。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王静辉在重温入团誓词时语调上扬而颤抖,“重温英烈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攻克漳州的艰辛和困难,让我们在干事创业中传承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他蹲下身,默念着后人为这场战役刻下的掷地有声的碑文:为修党史上烽冈/结伴松涛悼战场/铁血黄花掩烈骨/丰碑留得赤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