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球场“大脑” 一个后防核心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5-04-15 09:20      编辑:吕芙蓉

  听女排故事长大的孩子圆梦了,漳州女排小将殷小岚和郑欣怡首次入选国家队——

  一个球场“大脑” 一个后防核心

  郑欣怡在比赛中 漳州市少体校 供图

  殷小岚在比赛中 漳州市少体校 供图

  近日,中国排球协会公布的2025年国家女排集训名单,让不少漳州人感到振奋和惊喜。振奋的是,3名漳州籍运动员同时入选,创漳州排球单届国家队输送人数新纪录。惊喜的是,除了大家熟悉的庄宇珊,小将殷小岚和郑欣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首次拿到国家队的“入场券”。二传手殷小岚和自由人郑欣怡一直很低调,就连不少漳州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她们的名字。这两名土生土长的漳州排球小将,是如何一路成长,“打”进国家队的?

  殷小岚:

  放弃钢琴 成为球场上的“大脑”

  今年21岁的殷小岚从小学钢琴,如果没有打排球,如今可能从事和文艺有关的专业。在10岁左右,殷小岚已经在小学生中格外显眼,一米七左右的身高,让漳州市少体校教练到学校选材时一眼就相中了她。“这肯定是个打排球的好苗子!”经过百般游说,少体校教练才让这名白皙清秀、一身文艺气质的小女孩,走上排球之路,成为赛场上运筹帷幄的二传手。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二传手,不是只靠远超同龄人的身高就可以练成的。据少体校的教练回忆,刚到少体校时殷小岚比较瘦弱,但她聪明伶俐、情绪稳定,这让他更坚定地把殷小岚培养成二传手。“二传手就是排球场上的‘大脑’,是战术核心,一位合格的二传手需要有灵活的思维和稳定的情绪,小岚有这方面的潜能。”

  少体校的训练是艰辛且枯燥的。在简单的移动步法之外,二传专位跑动训练、全场乱球跑动传球等训练方式,总是令小运动员们苦不堪言。

  “小岚,一组全场乱球跑动传球训练,准备!”教练一声令下,随机将球抛向球场不同位置,殷小岚全神贯注,面对来球,快速移动并用背传、侧传或跳传等方式将球传回。一整组训练下来,身上的运动衫一拧都能挤出不少汗液。

  “累吗?”“不累!”“能不能坚持?”殷小岚不语,只是默默点头,随后用运动衫将汗水随意一擦,走向球场一端,摆好姿势,等待教练安排下一组训练。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运动员所要付出的艰辛,身为田径教练的殷小岚妈妈是清楚的,她也时常舍不得送孩子去训练。“在少体校第一天手就伤了,但小岚也只是偷偷上药,第二天就带着伤继续训练。”看着孩子对于训练的执着,殷小岚妈妈心里也清楚,生长在排球之乡的孩子,是听着中国女排的故事长大的,在少体校训练的她们,也渴望有一天和师姐王子凌、沈静思、郑益昕、庄宇珊一样,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既然孩子喜欢并为之努力,那作为家长更要支持。”

  多年苦练终于有了成果。2014年由漳州市少体校开启排球征程的殷小岚,2017年入选福建省青年女排,2022年首次入选U20女排国家队并获亚锦赛亚军,2023年作为主力二传获U21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今年更是入选了2025年国家女排集训名单。

  如今,入选国家队的殷小岚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殷小岚妈妈也是感慨万分,“这次入选国家女排集训队对她来说是个新的起点,希望她戒骄戒躁,不断进步。”

  郑欣怡:

  不怕“挨打” 成为场上后防核心

  郑欣怡也是21岁,她的排球之路初期和殷小岚有些相似。被龙海区体校教练相中的她,个子不高,但身上的一股子灵气让教练一开始把她当二传手培养。直到2018年的福建省运会,市体校的教练觉得,这位龙海姑娘身上除了灵气之外,还有着一股拼劲和冲劲,因此决定将其转为防守自由人,由此,郑欣怡开启了“挨打”生涯。

  此“挨打”并非彼挨打,自由防守队员在场上主要负责一传和防守。排球比赛中,球的落地意味着失分,郑欣怡作为场上后防的核心,要守好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总是要在场上不停地“摸爬滚打”。

  郑欣怡一米七左右的身高,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不矮,但郑欣怡和她的教练知道,这个身高很难在高水平队伍中打上球,不如靠着自己打球时的一股子拼劲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选择专攻防守。

  ‌单兵防守训练‌是排球专项训练中的一种高强度个人防守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无队友协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对连续、多角度进攻的防守动作。一组单兵下来,不知道要“挨打”多少下,球砸到手上已经算是幸运,有时候甚至是用脸接球,而且这样的训练还是有指标的,不达成指标可是要加练的。

  密集的失败、重复循环、体能的枯竭一次次冲击着郑欣怡的极限,然而每次教练问她“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时,郑欣怡始终是摇摇头。训练时,有些时候没有达标,教练就会刺激她,说结束之后再来一组“单兵”,自我要求极高的郑欣怡瞬间提起了劲。“有次聊天时,欣怡还开玩笑地和我说,她还欠我300个单兵训练呢。”市体校教练告诉记者。

  郑欣怡与中国女排原主教练陈忠和是同乡,最初训练时,作为全队最小的队员和家里“团宠”的郑欣怡,经常在训练后哭着说不想练了,家人总是用陈忠和的经历激励她。“半途而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里决定狠下心来让孩子坚持下去。”郑欣怡的家长说,很快,不服输的郑欣怡坚持了下来,随后一步步成长,入选市队、省队,取得第十四届排球全运会女子19岁以下组铜牌、2024年全国女排锦标赛第三名等成绩。

  排球联赛中,每次在福建主场的比赛,郑欣怡的家人一有空都会全家到场观战。看到郑欣怡翻滚救球时,家人们都会心疼,但他们知道,这正是长期“挨打”的防守自由人郑欣怡,在比赛场上展示自我价值的方式。

  ☉本报记者 刘健宁

责任编辑/周杨宁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