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国强:山海携手共绘振兴蓝图 党建赋能谱写发展新篇
来源:平和国强 2025-04-16 16:12 编辑:黄远林漳州新闻网讯(通讯员:赖宏亮、张锐锋、林锦涛)从刺桐港到琯溪畔,一场跨越山海的“红色纽带”行动在大芹山革命老区基点村徐徐展开。4月13日,平和驻泉党工委书记林坤才、泉州市平和商会会长赖财生率商会直属党支部成员及企业家代表一行30余人赴全国文明村国强乡新建村,围绕乡村振兴、党建共建、城乡融合等主题开展深度调研。此次行动不仅签署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党建共建协议,更通过重走红军路、考察农文旅项目、研讨银龄人才引领模式等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山海协作”注入了鲜活样本。

考察首站,双方在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曾荣宗代表泉州市平和商会直属党支部与赖建星代表新建村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明确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城乡联融”为目标,通过定期交流、党员互助、项目对接等形式,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平和驻泉党工委书记林坤才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资源链,让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将商会资源下沉至乡村一线,推动产业、人才、文化全方位联动。将以党建为纽带,充分发挥平和驻泉工委的桥梁作用,引导更多企业、人才、技术反哺家乡,助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乡村振兴加持赋能。”

签约仪式后,考察团踏上新建村“重走红军路”主题教育路线。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革命遗址、红色文化长廊,聆听大芹山革命历史故事。商会直属支部书记曾荣宗感慨:“重走红军路既是精神洗礼,更提醒我们新时代党员要传承‘闯关夺隘’的攻坚精神。”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正是商会创新党建形式的生动实践。随后,考察团走进新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详细了解其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文明新风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站在新建村观景平台远眺,中国传统村落与千亩生态茶园相映成趣,智慧茶厂建设如火如荼。从茶园到茶几的这场山海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催生化学反应。在漳州市地标新建展示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货选品会”正在举行。商会携泉州10余家餐饮企业、商超代表,对新建村出产的蜂蜜、茶叶、果蔬等20余种农产品进行品鉴,现场达成多项采购意向。
“这里不仅是地标展示馆,也是山海协作的文旅站,更是城乡要素交换的‘路由器’。该站点创新设立‘山海协作窗口’,配备专职助农主播和物流专员,通过‘商会搭台+村集体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已帮助村民销售滞销农产品超50万元。未来还将引入泉州设计师团队,为农产品设计‘国潮风’包装,推动溢价提升”。赖财生会长如是说。
从党建共建的“组织破壁”,到银龄人才的“智力赋能”;从红军路上的“精神寻根”,到山海协作的“产业共振”,这场跨越200公里的实践,正勾勒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振兴的创新图景。正如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赖文达所言:“当城市的资本、人才、理念与乡村的山水、文化、温度深度交融,乡村振兴便有了无限可能。”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还有平和县委驻泉州党工委副书记何水松,工委委员朱永原、泉州市平和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汪冠忠、办公室主任张锐锋、商会直属支部副书记张福昌及商会党员代表、会员企业代表等。
据悉,泉州市平和商会将继续深化“党建+”模式,以乡情为纽带,以责任为笔墨,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搭建城乡要素流动的“高速路”,在这幅时代画卷上书写着赤子情怀,在助学、助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平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山海能量”。
在春意盎然的平和“九寨沟”新建村,联村、企、校、银行保险“四联共建”的蓝图愈发清晰——通过党建共建筑牢组织根基,依托山海协作畅通要素循环,借力银龄智慧激活创新基因,从红色热土到产业沃土,这座闽南山村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幅城乡共富、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