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教育  >  漳州教育

共享 回归 体验 ——疫情下对教育的点滴思考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2020-09-17 17:15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洪晓琳  洪晓琳
字体:【

  ⊙李雪恋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培养人格完善、独立担当、有生活能力、热爱生命的普通幸福人,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目的。经过这次疫情,我更深切认识到,这远远不够,教育还应该是培养一个人与自己、与环境、与社会相处的能力。

  共享。人类对环境的无度开发、占有、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残忍“下手”等,其实是越来越功利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一代一代人,只想让孩子跑得比别人快、学得比别人多,排队必须第一个,锤子剪刀布要赢,幸福建立在攀比的优越感里,掠夺占有公共资源毫不手软,甚至滋长了“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狭隘之心和“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自私心态,没有规则、界限感和敬畏心,那何谈资源共享?这次疫情用血的教训触动我们思考,我们更应该保持着最朴素的儿童观、教育观。让孩子成为孩子,欣赏他们为一片落下的树叶惊奇,为一朵普通的花开欢呼,为一只飞过的小鸟热情问候,为一只爬过的蚂蚁窃窃私语,为一条死去的金鱼哭泣并举行葬礼。让孩子带着他们特有的柔软和纯净,尽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从最贴近生命的自然生活开始,怀着初心,简单纯粹,一起经历,练习合作,学习与自己的感受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同伴和谐相处,让合作共享真正成为每个儿童的精神底色。

  回归。生活即课程,让儿童在生活的任何冲突中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生活的背景,生活是教育的背景,我们的教育,就是为每个人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那么,不了解生活,不经历生活,不体验生活,在教科书里如何热爱生活?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在套房里被包裹了身体,皮肤感受不到天气的变化。他们的视线被电子产品遮挡,观察不到大自然的特征。他们的脚步被繁忙的父母阻止,没有机会到树林去捡落叶,到田野去观察,到果园去采摘,他们感受不到季节的美和生活的乐趣,也无法习得应对生活的能力。生活是成长的土壤,幼苗根扎得越深、吸收的营养越丰富,他日才能枝叶茂盛。所以,让孩子从小就重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长大了之后才能真正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放手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探索属于他的无限可能,带着充分的准备走进将来完美的生活。

  体验。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体验。我曾在幼儿园里开辟了一片菜园,让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支配,种什么菜,怎么种,共同管理。后来发现师幼共同经历的过程,比菜园里有多少品种的菜和长势如何更有意义。事实证明,孩子对土地是兴奋的,对种子发芽是好奇的,对蔬菜的生长是期待的,对收获的过程是满足和幸福的。无常人生,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更是强大的心理力量。传授知识的教育是落伍的,假如孩子的头脑中累积了大量知识,看到各种事物时就会第一时间去搜索知识,从而失去自己的感受力,让灵性的头脑变成流水线上的电脑。因此,孩子需要我们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大脑的假想和经验,带着敬畏之心去理解和接纳,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允许他们带着特有的学习方式去充分感受和体验,一路收获成长。要知道,一只在鸟笼里关久的小鸟,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会飞翔。

  (作者系龙文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园长)

  责任编辑/冯思佳 吴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