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抓好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主题德育和文明创建、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开创我市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积极改革创新,在思政课程中润品立德 12月25日,第二届漳州市“八个相统一”引领下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市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共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方向、思路和举措。本届研讨会共评审出优秀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4篇,并将获奖论文编印成册。 这是我市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为进一步打造我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品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漳州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任务清单》,协调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去年8月份起漳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从制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印发《关于新时代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六大行动”的通知》文件,主要从“一年一会”思政课研讨会、“八个相统一”精品思政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比武、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研修、思政课名优教师培训、教学优质资源开发推广等六个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我市实施思政课“六大行动”的新举措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在《福建教育简报》上作了典型经验报道。 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我市持续深化推动新时代实施思政课“六大行动”。积极开展示范课建设,推荐12节示范课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建设项目;组织100名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到谷文昌干部学院进行专题培训;组织申报“八个相统一”精品思政课题,共评审课题43项,组织开展了疫情期间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工作,积极征集评选中小学疫情期间思政课优秀案例39个。 活动丰富多彩,在活动中培育习惯 今年以来,龙师附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山公园烈士碑前的入队仪式”“少年军校训练活动”“军营体验日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嘉年华”“网上祭扫”“指尖分垃圾龙娃齐参与”“小志愿者在行动”“我的家乡情我的中国梦”“闽南童谣进校园”“红领巾礼仪课堂”……该校校长赵璟表示,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弘扬了时代进取精神,提高了学生们的文明素养,锻造了学生独立思想,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像龙师附小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学校还有很多。各校在主题德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学校”创建等方面下足功夫,注重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 主题德育活动深入开展。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重点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女排精神”进校园活动等,举办了经典诵读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品味中华经典。 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举办第七届校园读书节、第八届“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首届中小学创客大赛和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全球挑战赛超变战场漳州区域选拔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创造精神。举办纪念谷文昌诞辰105周年图片展和座谈会、开展“弘扬谷文昌精神”主题征文比赛,在校园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科学文化。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广泛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动学校环境卫生、节水行动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漳州一中和龙师附小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文明校园3所、省级文明校园56所(其中先进校29所)、新申报省级文明校园22所、市级文明校园95所、新申报市级文明校园58所。 开展实践教育,在劳动中提升素养 参加翻越障碍、独轮车运输接力赛、击鼓颠球、定向越野等素质拓展活动;走访现代农业展示馆、闽南文化馆感受文化魅力;走进田里学习农耕劳作,体验劳动实践……12月21日至26日,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的20级新生分两批在东南花都开展内容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 据了解,2020年仅东南花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就累计接待学生约65批次。研学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实践教育的新途径,加快推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的建设,以漳州市为单位申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分别遴选推荐鹭凯研学基地、源兴生态农业园等2个单位被评为省首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分别遴选推荐长泰十里蓝山、南靖五川中小学研学基地等2个单位被评为第三批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我市组织开展首批漳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营地申报评选工作,评定营地1个、基地10个、基地培育对象4个,同时,指导各级各类学生实践教育场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研学实践课程和线路开发,提升育人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234批次9.2万余名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市教育局思政科科长黄勇长表示,通过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综合素养,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也进一步提升。 今年,我市还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资85万元新建漳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按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成立辅导中心工作领导小组,招募53名志愿者组建市辅导中心讲师团,协助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巡讲、心理团辅等工作,配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辅导室;举办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项培训;研制印发《漳州市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指导全市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一生一档”台账,提高了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项项新举措竞相实施,一名名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建设,自觉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道德、守道德蔚然成风。 ☉记者 戴岚岚 责任编辑/冯思佳 吴明晖 ☉本报记者戴岚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