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漳州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2019  >  新网络讲堂  >  芝山网评

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启示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    2020-12-01 11:09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沈小琴  沈小琴
字体:【

  位于福州北峰的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已相继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危废、餐厨、厨余、大件等项目,到今年底,垃圾焚烧设计入炉处理能力将达到4200吨/日,加上县区处理能力5200吨/日,相比全市的垃圾产生量8900吨/日,还有富余。届时,福州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垃圾围城,是大城市遇到的全球性难题。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标志着福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即将迈上新台阶,对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垃圾传统填埋处理方式,需要不断扩大对土地的占用,垃圾液体渗漏污染耕地、水体,玻璃、陶瓷、塑料等长期不能分解,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压力。通过入炉焚烧处理,消除了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能生产出电、基肥、生物柴油、环保透水砖等物资。例如,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厨余垃圾产生的沼气,每年最大程度可发电4000万千瓦时;废弃物每天可提取粗毛油约30吨,可制成成品油约25.5吨;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沼渣,一年可产肥料约1.8万吨,可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得。

  福州生活垃圾“零填埋”并非一蹴而就。20多年来,红庙岭生活垃圾处理从填埋方式转变为工厂化焚烧处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心血汗水,探索出一条根本解决垃圾处理难题之道——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有规划、成体系、协同化地建设产业园区,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一经验给人诸多启示,具有借鉴价值。

  主动做、早行动,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必能见成效。2017年,全国尚未推行垃圾分类,福州市就对红庙岭进行重新谋划,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的集中化、分类式处理需求。近3年来,园区总投资约42.6亿元,是前20年投资总额的4倍。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解决垃圾污染问题不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去做,因而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提升处理能力是垃圾分类精细化的先导。福州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能力强,为垃圾分类收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有些地方垃圾分类还比较粗放,不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混入其他垃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回收利用的处理能力未跟上,有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即使收集了,也无法处理。应当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研发和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处理能力,为垃圾分类精细化夯实基础。

  有效分类收集是垃圾回收利用的源头活水。福州是全省两个率先推行垃圾分类的设区市之一,垃圾分类工作基础较好,为垃圾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了原料支持。各地应当跟随垃圾回收利用产能的提升,加强对居民和相关单位的组织、引导,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防止垃圾回收利用设施闲置,造成新的浪费。

  垃圾分类精细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的好事、实事,各地应当注意借鉴外地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让城乡环境变得更美。□王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