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美丽生态更能出效益 青山环抱,清水潺潺。每天,到湖珠溪边的生态火龙果园徜徉查看,已是湖珠村村委会主任、商会会长洪景新的必修课。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论述,让我吃下了定心丸。我更加肯定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更坚定了做好生态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洪景新口中的“决定”是在三年前做出的。曾几何时,生猪养殖和巨尾桉种植业是湖珠村的主要产业。但无序发展一度使得村里猪粪遍地,水土流失严重,绕村而流的湖珠溪更是浊臭逼人。“以前的环境真是太糟糕了!据说曾有偷采砂者,挖了一米五深的河道,依然又黑又臭,只好放弃了……”说到从前,洪景新哭笑不得。 “再这样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怎么看我们!”痛定思痛,湖珠村率先在全县开展生猪养殖整治。当时,洪景新是村里做足“猪产业文章”的致富能人,从事猪饲料经营和生猪运输物流业,每年收入上百万元。然而,他却带头做村民思想工作,积极推动猪场整治,彻底动了“自己的奶酪”。 近年来,该村共拆除猪舍18.8万平方米,推行“垃圾不落地”和雨污分流,改种阔叶林2200多亩,治理水土流失9000亩,重现了湖珠溪的河畅水清。 猪不能养了,速生林不能种了,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思想活络的洪景新把目光投向了生态农业。他发动村民,共同办起了以种植红心火龙果为主的汇兴家庭生态农场。在洪景新的倡导下,农场坚持“仿野生”、无公害生产方式种植。湖珠出产的火龙果以高出普通火龙果4倍以上的价格,热销电商平台。洪景新还在火龙果园里修起了凉亭、步道,既为村民提供新的散步休闲场所,还带动村里的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实证明,绿色生态更能出效益。”洪景新笑着对记者说。 湖珠村的转型实践并非只是长泰的“一枝独秀”。长泰县农业局局长徐建明介绍,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农家乐和旅游民宿等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导农民转产、转业、转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生态+”理念催动该县乡村“美丽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生态休闲农业企业51家、农家乐327家,生态观光农业从业人员2.9万人,形成马洋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龙津溪“一江两岸、七星拱月”、县城至岩溪3万亩花卉走廊等乡村旅游产业带,每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去年,全县生态观光农业实现产值12.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将生态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徐建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