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救助网 多层兜底贫困户医疗费用 “不仅要人人都看得上病,还得让人人都看得起病。” 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贫困户张宝成,对这句话的理解尤为深刻。 张宝成的家在厚径村沈碧自然村,狭小的旧瓦房里,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床。床上躺着他瘫痪多年的老伴儿。 “老伴瘫了,我也病了,腰椎疼了五年,没敢去医院,怕太贵治不起。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吃点止疼药。”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张宝成的病情不断恶化,近一年多来时常卧床不起,不仅无法照顾爱人,连自身走路都成问题。 2016年5月,太平镇扶贫工作组在排查时发现了张宝成夫妇的情况,马上联系县协和医院接收张宝成住院治疗,并将他的爱人一并接入照顾,由医院提供三餐。 对于张宝成一直担心的医药费用问题,县协和医院院长黄丽明帮他算了一笔账:在城乡医保和大病救助基金的基础上,太平镇每月从扶贫资金中拨付4000元作为财政补助,与县协和医院共同兜底贫困户剩余治疗费用。此外,镇里还组建起由财政、县红十字会、社会捐助等组成的临时医疗救助基金,贫困户就医费用还可由临时救助基金进行兜底。 “算来算去,我都不用花钱。”张宝成激动地说,“简直跟做梦一样”。出院后,张宝成开始接村里的一些建筑短工活儿,每个月能挣近3000元。“等到今年青梅熟了,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张宝成说。 贫困户在诏安县协和医院基本实现了“一分都不用花”,那在别的医院呢? 为确保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太平镇积极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即时结算运行模块的医院端接口改造,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模式。贫困户入院时进行身份确认,不用预交押金,出院后再进行费用结算,有效减少了贫困家庭“有病不敢医,有病没钱医”“大病拖、小病扛”的现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镇里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应补偿基础上,再对保障对象的医疗费用叠加设置两道补助。”市医保诏安管理部负责人黄玉秀告诉记者,针对当前13类特大病种,贫困户还可实现单病种付费,报销比例平均高达95%以上,个人需支付的部分愈加减少。 对贫困户的多级医疗救助做法已经在全县推开。截至去年12月底,诏安医保管理部共计实现精准扶贫医院即时补偿15249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精准扶贫补偿金额分别为215043元和432294元,农合补偿金4522428.71元,民政补偿金额为644807元,大病补偿金额达56591.21元,有效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 |